店鋪形象不能馬虎 在店鋪形象設計方面,不能硬搬先前制定的標準去套,而是需要實地考察店鋪自身及周圍情況,看看人流方向、日照情況、障礙物情況、周圍店鋪顏色、風格,再根據這些具體的元素,按照標準進行設計。現在許多的服裝店在店鋪形象設計上都很隨意,只是根據自己的想象或者照搬其他店鋪的裝潢,根本沒有考察店鋪所處的實際位置,更別說是考察競爭對手了。 產品陳列也是門很深的學問,銷售的好壞,有40%的因素在于陳列。好的陳列能完美展示產品的優點,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沖動。陳列又分為主題陳列、促銷陳列、新裝陳列等,根據不同的時機進行不同的陳列,才能吸引消費者,產生良好的銷售。 服裝的形象和風格定位要從店鋪的客戶群分類出發,區分不同風格應用不同的宣傳方式。休閑服裝的賣場應該給人以隨意、輕松的感覺,可以放節奏感強的背景音樂,有對比強烈的色彩和絢爛的燈光,折放、正面展示、側面展示要互相穿插,貨架的擺放要在隨意中又有整體的感覺。女裝賣場的色彩要有女人味,淡藍+白、紅+白、紫紅+白、駝色+白、白、黑+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賣場的線條要流線、纖細,燈光柔和,多點鏡子(女人天生愛照鏡子,當你這里鏡子多的時候,就算沒有看你的衣服也會把她們吸引過來。)而男裝則以粗獷的線條,深沉的色彩為主,多用胡桃木等材料制作。 店鋪設計特別注意幾個要素 1、賣場的色彩要統一,服裝和裝修色彩要很和諧地融為一體,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賣場的主色調,但這里說的統一不是讓服裝和裝修色彩完全一致,那樣會讓賣場顯得很單調呆板,應該讓局部有對比并服從整體。 2、燈光的目的性。在服裝賣場中燈光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樣一件衣服打光和不設燈光出來的展示效果完全不同,特別是由模特進行這些單件展示的,一定要用射燈進行烘托。燈光的顏色也要適當,藍色光給人很冰涼、冷酷、迷幻的感覺(夏裝),黃色的燈光給人很溫暖的感覺(冬裝)。 3、試衣間很重要,顧客做出買衣服的決定大多是在試衣間里,但很多店鋪沒有試衣間或者試衣間非常簡陋,這都會影響客戶的最終購買。 4、貨架擺放要留出行走空間,可分為主通道和副通道,形象背景板對主入口或買場主通道。 店鋪商品陳列技巧 1、同一色搭配。同一色系的衣服放在一起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注意同一色系搭配中不要同樣款式、同樣長短的放在一起,以免讓人感覺像倉庫。 2、對比色搭配。就是說用冷色來烘托暖色,比如:用綠色衣服襯托紅色衣服,用藍色衣服襯托黃色衣服,擺放在一個竿子上時,不能讓冷色和暖色各占50%,最好是3:7左右的比例比較合適,要注意冷暖色的穿插。 3、合理利用活區。所謂活區就是面對人流方向首先最容易看到的區域,反之為死區。要把自己主推的款式放在活區,把另外的款式放在死區,這樣可以大大提升銷售。 4、模特數量要控制。有的經營者認為模特比較容易出展示效果,就在自己的店鋪放很多模特,但卻會起到相反的效果,讓人感覺這個牌子有些“水”,所謂“物以稀為貴”,把最好的款式穿在模特上有最好的效果。 5、合理利用“活模特”。賣場的導購員是服裝的活模特,她們穿哪個款式就會賣哪個款式,這可是減少庫存的好方法。 6、時間的把握要到位。要了解每天來買衣服的人是誰,以女裝為例,星期一、二、三、四來的一般是全職太太,這樣可以把一些時尚的、價格較高的、款式獨特的衣服放在活區和穿在模特上。星期五下午、星期六、星期日,逛店的人多是平時上班的女性,最好把價格中等的服裝掛在活區和模特身上。 7、賣場陳列要有節奏感。不要把色系分的太死板,賣場的左邊是冷色右邊是暖色太不協調,冷暖搭配要有節奏感。 解讀: 對于服裝店來說,裝修風格到位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裝修是件復雜的事情,時間安排、項目預算、裝修公司的資質等等細節問題太多,如果想局部改動一下,往往與裝修公司溝通一整天。因此很多人干脆敷衍了事,或者隨意在墻上貼幾張皺紋紙,或者隨便選墻壁色彩,把本來光線就不足的店里刷成墨綠色的墻面,導致從外面看起來店鋪里好像沒有開燈,消費者就沒有心情進去逛。 分解裝修過程的方法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麻煩,但很多服裝店在裝修時都是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法,為了省錢和保證裝修材料的質量,大多自己親自去買。而利用艾童這個方法,工作并沒有增加很多,但卻剩下了至少1000元的投資,這對與手頭并不寬裕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可能是第一個月經營的純利,因此不要小看裝修中省錢的各種方法。 品牌加盟服裝店展示設計原則 1、貨品展示整體統一。為達到展示效果,充分體現品牌設計理念,從整體LOGO設計到店內模特、人臺的手勢擺放等細節,都要體現設計與展示主旨和意圖。 2、貨品擺放聯系搭配。產品以系列相維系,貨區展示中產品以系列形式安排展示,將會突出產品在設計結構安排上的優點。 3、貨品結構設置實用與有效。為營造服飾展示效果氣氛,對設計的裝置結構應在實際操作中充分體現服裝產品展示的輔助作用。 4、展示空間的營造合理、順暢、引導性強。現在的營銷觀念更強調的是消費者的心理感受,他們購物需要充足的自由空間,自主選擇,而增強引導性因素參與店內銷售行為,更能隱性加強銷售力度。 5、貨品展示風格獨特別致,特點突出。這不僅使服裝店形象變得個性鮮明,還將豐富產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 如何做好店鋪空間的設計與展示和收到好的效果,除了要結合自身品牌的特點和風格外,還要不斷地從周圍成功品牌的實例中吸收新的內容,完善和發展設計與展示的內涵。這樣不僅從市場中源源不斷地收到實效,還能有力推動整個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質上的提升。 服裝店經營之庫存之痛 服裝行業該如何來消化渠道庫存呢?通常最實用的方法無非還是將庫存一級一級地轉移下去,然后通過終端的大規模促銷,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好的辦法值得推廣。 服裝店由于其緊跟時尚潮流的特點,決定了其款式必須經常更新。 而去年還流行的款式,今年就可能成了滯銷貨,因此難免會有庫存積壓情況出現。對于整個服裝行業來說,過量庫存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行業發展的大問題,包括那些非常成功的服裝制造和經銷企業都難免受到庫存積壓的困擾。有這樣一則“笑談”:中國即使現在所有的服裝企業都停產,光是倉庫里的壓庫貨起碼可以供國內的服裝銷售企業賣上3年。可見國內服裝行業的庫存積壓問題有多么嚴重。 服裝店的飛速發展,往往以庫存不斷增加為代價。銷售連年翻番,賺的錢卻不見增多。難怪很多老板說,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全都跑到倉庫里去了。 服裝季節性明顯,且服裝產品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如何處理不斷增加的庫存成了最令服裝界頭痛的問題之一。不處理吧,貨壓得越久貶值就越厲害,最后可能變得一錢不值。進行低價拋售吧,又怕先前購買了產品的顧客不滿意,尤其對于以熟客生意為主的服裝店來說,這一點很重要,另一方面,拋售亦容易影響服裝生產企業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影響與供應商未來的合作,這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那么,服裝店該如何消化不斷增加的庫存呢?除了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減價拋售甩賣,還有沒有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業內高手提出如下意見: 一、適度特賣 任何一個服裝店想要實現零庫存都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掌握好節奏,在適當的時候做些適當的特賣活動;比如,團購、VIP惠售、發行優惠券、時間段搶購、節假日促銷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一般來說,這樣的方法不太會損害經營者的信譽、形象,也不容易影響與供應商的關系。 二、及時與批發商調貨 北京的王盟開店2年多了,她的防止庫存的秘訣就是及時與批發商聯系換貨。在進貨時,她堅持少量多款,并且給店里的導購定下規矩,只要新進的款式在3天內沒有人詢問,或者在5天內沒有售出,便迅速返回批發商那里調換其他顏色或款式。目前服裝批發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批發商為了盡量多賣貨,一般都允許調換同款的其他顏色或款式。對于那些不允許調換的批發商,王盟是堅決不會去拿貨的。用她的話說,這種防止壓貨的方法不僅給她帶來了最大的現金流,也讓店里新款層出不窮,非常吸引買家的目光。當然,這樣做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要時常看批發商的臉色,而且調貨不能太過頻繁。 三、淡季多種經營 “35元進的衣服,如今25元都要賣出去。”8月還沒到,陳娟的服裝店就開始換季大清倉、大甩貨了,她說,寧可虧錢、不可壓貨,這是服裝淡季的一個銷售原則。小店的運轉資金主要是每月賣出去的錢,如果貨被壓住了,最多兩個月就支撐不住了。甩貨主要是為了保租金,挺過兩三個月,堅持到旺季。 陳娟的服裝店為防止壓貨,還不到換季的時候就不再進當季貨品了,精明的她會在此時把服裝店偷偷“變臉”,投向那些旺季產品。比如,她會把以前做陪襯的一些皮包、小飾品等擺到顯眼的位置,像耳環、項鏈、手鏈、腳鏈這些小飾物,以及設計可愛的卡通包、帆布包等,雖然賺的錢不多,但單個的利潤還是很高,而且打眼的商品很容易吸引客流,有時候人一多還會忙不過來,淡季也就容易熬過去了。用陳娟的話說,只要稍微動動腦筋還是有適合的生意可做。 四、尋找特殊的銷售渠道 當現有的銷售渠道不夠用,無法消化庫存的時候,可以考慮針對目標消費群體,開辟其他形式的銷售渠道。 南京一位專業經營品牌運動服裝的門市店,因為積壓的數百套款式過時的運動服裝,占用了大量資金,使老板很苦惱,通過門市顯然無法在短期內將這些庫存賣出去。后來該店老板找到了一個方法。南京有很多所大中專院校,而大學生們顯然是運動服的主要消費群體,而且大學生普遍愛穿名牌,但很多學生則因為經濟問題而買不起名牌運動服。該老板通過市體育局的一位朋友介紹,聯系上了十多所學校的體育協會、體育系或者負責體育設備的老師。他以低于市場零售價格30%的價格將運動服賣給在校學生,同時每套給予相關體育負責人10%的提成,這是一件對雙方都很有好處的事情。于是,有的學校給他提供了短期銷售場地,有的給他提供了廣播廣告及公告欄廣告的支持,有的勤工儉學中心還專門組織學生為他一個個宿舍跑推銷;他還出點小錢贊助了一些學校羽毛球、籃球賽之類的活動,進一步建立和學校的關系。因為價廉物美,3個月后,居然通過十多所學校將全部積貨都清空了。 現在還出現了一些專業收購庫存產品的公司,設置專業的賣場進行庫存品銷售,經營者也可以考慮與這些公司合作。 五、用庫存品交換廣告 毫無疑問,投入廣告肯定可以提升經營者的知名度,如果是專賣店做廣告很多時候還可以獲得供應商一定程度的支持,而很多媒體是可以用貨品來充抵廣告費的,這樣做有利于經營者將來的經營活動,屬于用眼前的損失交換未來的收益。 曾經有一位專賣店的店主跟所在城市的電視臺談成一筆廣告交易,用800套保暖內衣充抵一筆8萬元的廣告費(該保暖內衣市值180多元/套,但專賣店進貨價格僅60元/套)。而該電視臺在年底開客戶聯誼會的時候,則將保暖衣作為禮品送給來參會的客戶。該店主不僅用庫存換取了廣告效益,而且還用8萬元的發票向供應商申請到了50%的費用報銷。該專賣店等于用一半的錢,卻獲得了8萬元的廣告回報,還及時清理了手中的庫存。 六、組織、參加一些有針對性的展銷會 通過參加相關展會是推銷庫存積壓產品的好辦法,上海的經營者尤其擅于此道。 在此,《科學投資》提醒投資者,做服裝“庫存代理”的利潤很高,是一個有潛力的投資方向,“庫存代理”做得好,有時候利潤比正規經營門店還高。 南京新街口一家服裝店的店主在談到自己做“庫存代理”的經驗時,連連稱有賺頭。他說:“代理庫存商品,往往比銷售正價商品更賺錢。”他算了一筆賬:以100元的正價貨品為例,服裝代理公司在清理庫存的時候,一般以1折左右的價格成包地批給“庫存代理”,上海還曾經出現過最低0.5折的進貨折扣。按照庫存消化一般低于5折的規律,義烏回收庫存日用百貨,10元的進貨價最高可以賣到50元。對商場來說,組織特惠專場,對商品的扣點一般僅在10%左右。也就是說,50元的商品,僅僅扣去5元。除此之外,特惠商品不使用VIP卡,也沒有什么柜臺的裝修費用,人員工資與辦公費用相對也減了大半。這樣,50元中至少賺30元。 此外,上述的“庫存代理”,還僅局限在知名、價格透明度高的品牌。至于10元進貨,把原價100元標成200元,打5折賣100元的大有人在。抬了價格再打折,這樣的招數盡管早已被大眾知曉,但只要有市場,就阻擋不住買賣雙方的熱情。 從這個角度看,說開服裝店是本小利大賺錢快一點不假,經營服裝成就了不少人的發財夢。有些投資者在逐漸摸出門道后,開始實行前店后廠,自己生產加工服裝,利潤也自然就更上一層樓。 服裝店經營:進貨迷宮 進貨迷宮 眼光好未必行 要做好一家服裝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銷售方法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懂”進貨。 服裝小店的經營狀況如何,跟商品的定位和進貨的眼光很有關系。要做好一家服裝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銷售方法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懂”進貨。 這個“懂”字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不僅要知道進貨的地點、各批發市場的價格水平和面對的客戶群,還要了解小店針對的客戶群的喜好、身材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會淘貨,要練就一雙選貨的火眼金睛。這種歷練需要時間和經驗的不斷積累,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至少要3年左右的時間。 服裝進貨要適銷、適量,簡稱“雙適”,是經商者必須把握的關鍵一條。經營服裝,既要適銷,又要適量,但兩者很難掌握“準”。很多初次開店的投資者因為眼光不準,都在第一次進貨時吃過大虧,有人甚至笑稱:開服裝店的第一批貨都會積壓,所以最好第一批少進一些貨。 首次進貨的迷途 在進貨上,艾童第一次也栽了跟頭。她在第一次進貨前,對周圍的同行出售的貨品進行了仔細分析,發現他們的貨大多是從當地的外貿小廠和批發市場進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商品跟他們不一樣,艾童決定找一些更有特色的貨源。她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對杭州的外貿服裝批發很推崇,于是在店鋪裝修期間舍近求遠,到杭州的九星、中星等批發市場進了貨。舟車勞頓、途中辛苦自不必說,她到了杭州后發現,很多批發商聽說她是從深圳來的,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她。等她帶著1.5萬元的貨回到深圳,經營了一個多月之后,才慢慢發現原來這些商品在深圳的批發市場都有,而且批發價比她的進價低了一半。艾童這才明白,自己是守著金山要飯吃,明明周圍有的是批發市場,卻被她自作聰明地忽略了。 更讓她煩悶的事情還不是這個。商品就算進得貴了,但只要能夠賣掉,也就是少賺一些,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糟糕的是,由于她進第一批貨前,沒有仔細了解附近消費者的體形特點,無論她進的襯衫還是褲子,尺碼都偏小了。店里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絡繹不絕,很多都是被漂亮的裝修吸引過來的,但是他們大多數是30歲以上的顧客,身形比較豐滿,艾童進的尺碼對他們而言都偏小了。每天只能做到兩三百元的營業額,因為店租較低,艾童倒是沒有賠錢,但她雇的店員說,按照開業后的客流量,如果店里的衣服尺碼合適,一天可以達到1000元的流水。艾童知道自己還是掉進了首次進貨的迷宮了。漸漸地就看出第一批貨拿得不對了,不單是尺碼不合適,款式也不太對路。小店的客人以3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她們大多喜歡休閑風格,而艾童第一批進貨以襯衫為主,比較正統,適合上班一族穿,并不適合她的客戶群。 服裝店的經營者在進貨時會面臨各種困惑,諸如是該選自己喜好的款式,堅持自己的品味,還是應該選擇更潮流化的商品?是聽從批發商某個款式好賣的建議,還是只挑選自己中意的花色?是在附近的批發市場進貨,還是到外地似乎更有名的市場上批發?這些問題,從開業之初便時刻考驗著店鋪的投資者們,他們仿佛鉆進了一個很大的迷宮,每個出口似乎都有希望,而每個出口又好像前途渺茫。 練就選貨的火眼金睛 在進貨的歷練中,順德的許保英堪稱個中高手。她的小店開在大良高坎路一條小的商業街上,5年來,這家位置并不算好的服裝店,每個月都能為她帶來近萬元的收入,如今她已經是3家服裝店的所有者,服裝銷售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 現在,許保英把服裝店的經營大權都移交給了妹妹,妹妹接手管理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了,而且顧客都很喜歡讓妹妹幫忙挑衣服,但許保英還是不能完全將服裝店交出去,原因就是在進貨上,妹妹的眼光還需要磨練。 古人講十年磨一劍,寶劍出鞘必然撼動天地,而許保英則可以說是5年練一眼,慧眼一亮便能看準熱賣新款。許保英經營的是散貨店,店里的衣服、鞋子、皮包都是她從批發市場上一手淘回來的,她說衣服“淘”對了,生意就好,否則跟顧客關系再熟,也不可能把衣服賣出去。說到進貨的難度,許保英則練出了選貨“快、準、狠”的本事,只有這樣,才能挑到合適的貨品,并將進貨成本降到最低。 由于生意興旺,許保英每周要進3次貨,每次都是天剛亮6點左右就要從順德坐車到東莞虎門,8點鐘左右到達虎門后,一下車就要沖到批發商店里,經常要在短短的4個小時里從數家店鋪里淘夠一兩萬元的貨品,然后再搭乘12點的長途直達車返回順德。 許保英說,她所以能準確進貨,主要做到了三點: 一是掌握當地市場行情:出現了哪些新品種?銷售趨勢如何?社會存量多少?價格漲勢如何?購買力狀況如何?大體上心中有數。 二是編制要貨計劃,當然在進貨過程中也可應變修改。 三是在進貨時,首先到市場上轉一轉,比較一下各個市場和批發商的價格,因為服裝批發“竄貨”的情況非常多,常常一個市場里20元的商品,在另外一個市場15元就可以拿到,因此必須進行比較,然后再著手落實進貨。 很多人對服裝經營有一個認識,就是只拿新款,舊款即使好賣也不會再補貨,以使店鋪新品不斷流動。但許保英卻并不這樣做。她從來不會因為某個款式是熱銷的舊款而不再進貨,反而會抓住市場需求迅速補充貨源,并且持續銷售到勢頭減弱或者此款銷完為止。因為熱銷款式一旦贏得市場認可,銷售額便會屢創新高,這比試銷其他款式容易得多,而且能夠帶來更大的利潤。 一次她看中了一款新的女式羊毛大衣,款式很好,但她以前沒有賣過此類款式,心里沒底,就先進了5件,結果一天就賣完了。第二次她又大膽進了40件,3天銷售一空。后來她每次補貨都進30件,而且銷售勢頭一直很好。 外貿服裝 李鬼泛濫 現在,在街頭林立的服裝小店中,掛著“外貿服裝”的店鋪越來越多,經營外貿服裝一度成了服裝店投資的首選。所謂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的同時,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尾貨,包括從面料、規格、花色上看不太出小毛病的殘次品、多余或節省下來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的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服裝。這類服裝價格優惠,而且非常受歡迎,因此也讓很多經營者把目光鎖定在外貿服裝上。 滿大街的外貿服裝店里新品不斷,而廠家并不會真有這么多的外貿尾貨,那么這些尾貨是怎么來的呢?據一位外貿工廠的經理介紹,尾貨有且僅有兩種可能,一是瑕疵品,一是工廠用自己采購的面料做的專門內銷的商品,后者生產的量非常大。外商跟外貿廠家有嚴格的合同約定,外商會嚴格控制面料數量,雖然每批產品都允許有損耗,但是多余的面料一般都會控制在兩套以下,有時候甚至一點不剩。因此現在市場上很多的所謂外貿尾貨只是廠家生產的仿制品,最多就是做工精致一些而已。一般是商家拿著國外名牌服裝的圖片或樣品,請國內的服裝廠家成批仿制的;或者是國內的服裝企業在做完外加工之后,再買點低檔的面料,按原來的樣板再做一批,低價批給銷售商,銷售商貼上各種假商標就流向市場。 這樣的商品對消費者還是有吸引力的,很多服裝店和批發商在銷售時都會貫之以“正單”、“跟單”、“原單”等不同的說法,初入行的投資者如果真相信了批發商的這些說法,就未免過于天真了。現在很多服裝批發商都會銷售市場上熱門品牌的當季新款,批發價也比同類內銷產品高得多,利潤空間也很大,一件15元從外貿廠里批來的毛衣,自己訂上一個名牌的標簽就能賣25元甚至更高。因此服裝經營者在進貨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觀察服裝的細節,防止進到質次價高的偽“外貿服裝”。 由于練就了如此高深的選貨本領,許保英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在虎門住宿,不僅降低了進貨成本,而且店鋪的新貨流轉率也更高,更能吸引客戶持續選購。這樣,她店鋪里服裝的款式翻新之快已經讓其他店鋪難以望其項背,甚至連跟風模仿都來不及。這種選貨的技巧跟許保英較高的服裝審美水平有關,更重要的是善于搜集服裝流行信息。她搜集的方法主要是聽、看、訪、查。 “聽”,就是一方面聽取顧客對花色、款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留意傾聽人們對花色、款式方面的議論;“看”,一是看內外地市場情況,二是看電視上的時裝表演和服裝展銷,三是看報刊上的信息等;“訪”,就是直接尋問穿戴者其服裝的銷售貨源;“查”,就是對不便直接詢問的,就寄信或打電話,跟蹤查詢。一旦掌握信息就搶時間進貨,捷足先登。 外貿服裝的鑒別方法 看針腳。真正的外貿服裝對于針腳要求很高,每英寸有多少針腳都是有嚴格要求,所以直觀上看,真正的外貿服裝的針腳均勻細密,而假貨就往往顧及不了這么多。 看輔料。有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