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有這樣一些藏身于中小企業之中的“隱形冠軍”,它和它的產品與你近在咫尺,卻不為人所知。
與互聯網公司云集的北京、杭州相比,廣州背靠著華南地區龐大的制造業基地,一直試圖成為服務于制造業的創新創業之城。
來自廣州市政府的資料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297家在廣州設立投資項目。2017年前三季度,廣州新注冊企業14.8萬家,增長48.6%。
在廣州,還有一些藏身于中小企業之中的“隱形冠軍”,它和它的產品與你近在咫尺,卻不為人所知。
這些出身傳統行業的“隱形冠軍”,將物聯網、數字經濟等時髦概念加入到他們的生產管理和產品創新之中,顛覆了其過往的刻板印象。
科學城里的顛覆者德國凱瑟琳(Kathrein)、美國安德魯(Andrew)公司,全球天線領域兩巨頭的市場份額最多的時候加起來超過80%。但最近十年,一家來自中國廣州、叫做京信通信的公司,在市場專利和市場份額方面開始挑戰它們。
你也許沒聽說過它的名字,不過在中國電信運營商們遍布四野的通信鐵塔、社區基站,收購庫存玩具,到處都有它們的天線產品,在呼嘯而過的高鐵上,這家公司研發的微波拉遠系統,讓你的移動通話盡量少掉線。
京信通信位于廣州市東部的科學城。這里是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域,奠基于1998年,里面有11個國際級產業基地(園區),活躍著3200家科技企業和440多家研發機構,新一代信息技術、平板顯示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生物與健康兩個500億級產業集群。
從2006年開始,安德魯公司就其擁有的電調天線系列專利對京信通信的電調天線提出了專利侵權訴訟。京信通信高級副總裁卜斌龍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安德魯主要為基礎專利,為天線市場新進入者設置了很高的技術壁壘。
這場訴訟的結果是,京信通信向法院提交了大量資料,安德魯的180多條專利宣告無效。這一定程度上也為中國同行進入國際市場掃清了障礙,目前天線行業市場排名第一的中國華為,也受益于此。
2011年,安德魯繼續在巴西提起專利侵權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要求法院發布禁令,禁止京信通信相關電調天線產品在巴西生產和銷售。2016年4月14日,安德魯公司的訴訟請求被巴西圣保羅法庭全部駁回。
從廣州市中心區出發去往科學城,會路過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南方基地,附近新修路面的瀝青味道還沒有散去。從科學城大道掉頭拐到神舟路,會看見電話發明者貝爾的一座白色雕像,300米遠的地方就是京信通信的總部和研發基地,大門口有Comba字樣。這個名字是communication become available的縮寫。
京信通信的辦公園區像個花園,其中立著十多個與通信行業相關人物的雕像,離大門口最近的一個是法拉第。
京信通信創始人霍東齡是華南理工1978級無線電專業的大學生,這是“文革”后恢復高考招錄的第一屆大學生,他的同學包括TCL的董事長李東生、創維的創始人黃宏生。
1997年,霍東齡與大學同學張躍軍一起,創辦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公司最早發展的業務是幫運營商勘測、設計、安裝、調試、維護外圍設備,隨后干脆自己生產制造移動通信外圍設備,包括移動通信直放站、室內分布系統、功率直放機、數字微波、移動通信天線等。
1997年公司剛成立,京信通信就與清華大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2003年又在美國成立了數字微波研發中心。2004年,他們開始研究人們在運動過程中,蜂窩通信如何減少切換次數、減少掉話概率,這套微波拉遠系統,隨后在高鐵這一獨特場景中得以大顯身手,京津高鐵、武廣高鐵、廣深港高鐵信號覆蓋解決方案就來自京信通信。
2008年,中國主推的3G標準、TD-SCDMA鐵塔施工建設遭遇技術瓶頸,天線體積過大、原有桿塔無法承受其重,京信通信推出雙極化電調智能天線,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避免了通信桿塔更新,節約了價值數千億的桿塔重建費用。
自2012年起,京信通信的基站天線市場排名進入世界前三。截至2017年8月,京信通信申請國內、外專利2700余件,專利授權1500余件。
“很多人說京信有一手好牌,可惜商業化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卜斌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16年,京信通信的專利技術在廣州排名第二,與60多億港元的營業收入不對等。
最近十年,通信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凱瑟琳、安德魯不再是無法逾越的高峰,卻又有了新對手。京信通信曾經是華為的最大天線供應商,現在華為成為京信通信最大的競爭對手。作為通信系統的大集成商,華為的這一市場優勢無人能及。
京信通信已經在開始多種嘗試。目前,京信通信在亞太、歐洲、北美、南美設立十余個海外分支機構,在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卜斌龍介紹,京信通信海外市場每年增長超過10%,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場毛利率為國內兩倍左右。
2016年,他們收購老撾國有電信運營商ETL51%股權,收購下游運營商,實現產業鏈下游整合,同時進軍海上VSAT通信及船聯網業務。
京信通信在2014年推出可感知天線解決方案,跨出了從無線通信解決方案邁向信息解決方案的一小步。接下來,京信通信要做的是無線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及服務提供商。
為醫院服務的檢驗巨頭從侖頭隧道出來右拐,就是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出租車司機老陳記得,幾年前他曾帶家人來這里玩,當時是一片空地、幾乎沒什么建筑。
生物島是位于廣州市東南端、沿珠江后航道發展帶上的一座江心島,占地面積約1.83平方公里,2000年獲準立項建設國際性的生物技術研究及生產基地,并獲正式命名“廣州國際生物島”。生物島目前引入的產業項目已經超過100家。
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檢驗(603882.SH),就在這座島上。在中國設有35家實驗室,基本覆蓋了中國全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你在醫院的一些醫學檢驗項目、體檢機構的體檢結果,很可能就出自這里。
金域檢驗門口那條路叫做螺旋三路,不遠處有座金銀雙螺旋結構的雕塑。金域檢驗于2017年9月8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當時他們贈送給上交所的禮物,就是這個雕塑的微縮版。
金域檢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廣州醫學院的校辦工廠。1988年,梁耀銘從廣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留校,1990年開始擔任廣州醫學院科技實驗廠廠長。
梁耀銘探索醫學檢驗外包業務,受到他的一位大學同學的啟發,當時這位同學畢業后分配到距離廣州約60公里外的清遠市,回廣州進修時,向梁耀銘抱怨自己在基層醫院沒法看病,因為缺乏檢驗設備,無法為病人診斷,只能將他們打發到廣州。
梁耀銘遂利用學校工廠的檢驗資源,通過冰壺運送標本的方式,收購庫存飾品,幫助同學做病理檢驗。此后,這項檢驗業務也開放給其他有需求的廣東省內基礎醫療機構,但規模一直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