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综合v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欧美日韩中文在线-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義烏收購庫存-義烏庫存收購_收購庫存-義烏庫存 > 收購庫存 > 收購庫存箱包 >

【另一面】中國糧食收購:肥了國企,坑了全民

編輯:收購庫存   瀏覽:   添加時間:2017-11-29 18:30

  

【另一面】中國糧食收購:肥了國企,坑了全民

60秒讀懂專題:中國政府聲稱為惠及農民實行的糧食“托市收購”與“順價銷售”制度,把國產糧價抬到比國外高50%的程度,但名義上該惠及農民的補貼被“中儲糧”與自己手下的經紀人分肥,種糧農民直接向“中儲糧”賣糧會被百般刁難。“托市收購”造成的庫存損耗、貪墨虧空、價格扭曲,全部都得由買糧的消費者承擔。而配套的糧食進口配額制讓消費者有意愿也很難買到便宜的進口糧。

導語:近日海關聲稱查獲大量走私進口大米,新聞稱“當前國內大米等糧食價格明顯高于國外,走私存在較大利潤空間”。而制造這個利潤空間的,就是中國政府的糧食“托市收購”制度。

從2010年起,中國糧價就遠高于國際糧價。2014年四種谷物糧價平均比國外高一半。2015年國產糧每噸比進口糧貴將近千元。專家估算中國消費者每年為糧食至少多付400億美元

事實上,按《國際商報》2014年報道,不只當前,從2010年起,中國糧食價格就已經高于國際市場的離岸價。2013年,中國政府為國內的長粒大米設定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噸420美元,而這種大米當時的現貨價格達到了每噸大約600美元,這比越南的大米基準價格高了大約50%。加工后的國內產大米售價一般在2元/斤左右,而中國以進口越南米為主,進口越南米離岸售價在1.6元/斤。以6月份糧價為例,國內晚秈米價格比品質接近的越南大米每噸高1507元,價格相差較大。

2014年8月,按《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中國傳出糧食“十一連豐收”預期時,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為每噸人民幣2,390元左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價格相當于每噸人民幣890元。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徐遠2014年10月的文章,大米、玉米、大豆、小麥四種谷物的價格都是國內遠高于國際,分別高出73、180、530、103美元/噸。看比例的話,分別高出17%、88%、60%、33%。這四個比例數字的簡單平均是50%,也就是說國內糧價平均比國外高出一半。中國消費中大米、玉米的占比高,小麥、大豆的占比低,用消費量做加權平均的話,結果也差不多,也在50%左右。按財新網報道,2015年3月,每噸國產玉米、大米、小麥分別比同品種進口完稅價高出810元、900元和700元左右,大豆的價差更高,達1600元/噸。按學者徐遠的估算,國內消費者為每噸國產糧至少多付了70億美元,每年為糧食至少多付了400億美元。

中國連續十一年糧食豐收,但因“托市收購”和“順價銷售”,糧價售賣是以收購價格加上國企的各種補貼與費用,與市場行為完全不相干

按常理而言,中國連續十一年糧食豐收,全球范圍內也是多年糧食豐收,中國糧價理應隨全球趨勢一同下降。但中國糧價遠高于世界糧價的原因,是因為現行中國政府對糧食實行“托市收購”。按“托市收購”制度,國內糧價不是市場自行形成的,而是中國政府特許的收購主體,按照官定的“托住市場糧價不跌”的收購價敞開收購,不受市場供求的影響。目前這個價格定得比國際市場高很多,相關部門還在不斷提高收購價格。連續提高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高于市場價,使當年的大量新糧進入國有糧庫,市場上流通糧源明顯減少。當糧食加工企業在市面上買不到足夠的糧食滿足加工需求時,就需要參加國家儲備糧競價拍賣。

但中國政府在銷售“托市收購”來的糧食時是“順價銷售”,即以收購價格為基礎,加上“合理費用”和“最低利潤”形成的價格進行銷售,不允許“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等壟斷國企虧本銷售。這就意味著在啟動“托市收購”時給予收購主體的收購補貼和倉儲管理費等支出,都會在拍賣時被加諸于糧價上,拍賣價將遠高于托市價甚至市場價。這樣層層加碼,中國消費者為國產糧承擔的糧價自然遠高于國際糧價。

連年豐收的中國有一半國產主糧被政府收購,囤進國庫沒流入市場,庫存糧食的霉爛損耗與額外成本都由買糧的消費者承擔

糧食“托市收購”與“順價銷售”制度,讓消費者承擔的不只是政府補貼、官方倉儲費用。國有銀行的貸款利息、糧食的庫存損耗浪費、甚至糧食國企的貪墨舞弊損失等“沉默成本”也包括在消費者為國產糧支付的價款中。在豐收帶來糧食供過于求、進口糧更低價的狀況下,政府既不放開市場讓糧價隨行就市,也沒有放緩“托市收購”力度,越來越多的糧食被官方囤進了國庫,導致糧倉倉容嚴重不足,糧食沒有地方堆。中國不對外公布糧食庫存的官方數據,按交易機構與體制內學者的估算,中國主糧的庫存消費比已經超過50%,一半國產主糧被囤進官庫。在這種狀況下,2015年6月中國政府還宣布要在年內新建5000萬噸糧食倉容。按財新網2015年報道,中國為糧食庫存支付的除了建倉收納的建設成本外,各級財政還要為落實糧食臨時儲備任務,支付收購、保管費、利息等支出。據黑龍江省發改委測算,國家每庫存一噸玉米,就需要支付補貼費用275元(含收購費50元、保管費86元、監管費6元、利息補貼133元),此外還有運費、移庫補貼等開支。糧食庫存的變質霉爛損耗,再加上糧食在裝卸、運輸過程中的拋灑遺漏,使得每年中國的糧食損失超過3500萬噸。

“托市收購”的高價與市場流行價之間的差價沒有惠及農民,而被“中儲糧”與自己手下的經紀人分肥,種糧農民直接向“中儲糧”賣糧會被百般刁難

“托市收購”價格不隨行就市而一路走高,據說是為了補貼種糧農民、保護農民利益。但實際上不止一家官方媒體報道過,直接種糧的農民自己拉車到中儲糧賣糧根本入不了庫,所謂的“托市”高價,并不直接支付給種糧農民,而是支付給“中儲糧”控制的經紀人,而中儲糧的經紀人付給農民的,卻是較低的農村市場流行價。“托市”高價與市場流行價之間的差價都由“中儲糧”與自己手下的經紀人分肥了。按《民生周刊》2015年對糧食加工商的采訪,種糧農民如果自己直接向中儲糧賣糧,國企的對應是“本來一等米非說你是三等米,或者說你水多,把收購價格壓低,農民還要考慮來回的運輸距離和成本”,干脆直接賣給“中儲糧”手下的經紀人圖省事。按《瞭望新聞周刊》2014年的報道,中儲糧宿州直屬庫提供的數據是目前該市有1000多個糧食經紀人,農戶自己來收購點售糧的僅占3成左右。

“中儲糧”公司在“托市收購”有幾乎不受制約的資金調配權、執行權、收儲監管權,所以是貪腐重災區,造成的虧空最后也折現在消費者身上

中國的糧食“托市收購”系統實際上一直由“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系統公司獨家控制:由于中儲糧系統的庫點較少,它有權委托其他企業參與托市收購;而且托市收購的收購費用和保管費補貼由市級農發行一次性下撥給中儲糧直屬庫,再由直屬庫根據各延伸收購庫點的收購糧食入庫情況陸續撥付,這就令中儲糧公司掌握了資金的調配權。并且中儲糧在收購、保管、儲存、出庫等各個環節都有直接的國家補貼。政府官員還曾向媒體承認:“中儲糧屬國資委直管,其各個直屬庫基本免于其他部門的外部直接監管。作為國家糧食收儲執行主體的中儲糧,既是政策執行者,又有收儲監管權。”由于權限幾乎不受制約,因此中儲糧地方分庫,尤其是代儲庫已成該系統貪腐重災區。在2015年春季曝光的遼寧、吉林中儲糧地方庫“以陳頂新”套取國家補貼事件早已不足為奇。河南省檢察院在2011年辦案時就發現,中儲糧公司的案件有顯著特征:犯罪主體集中,糧庫主任和財務人員占九成;貪污主要環節發生在“托市糧”收儲和儲備庫輪換銷售、建庫收庫、虧庫漲庫過程中。這些貪腐造成的虧空最后也得折進消費者承擔的糧價里。

中國配套糧食收購制度的糧食進口配額制,把不多的配額大部分劃給國企。私營企業只有用“買10噸糧換1噸配額”等方式從國企換取進口糧配額

收購庫存箱包拉桿箱,收購庫存休閑包,庫存真皮包
收購庫存箱包拉桿箱,收購庫存休閑包,庫存真皮
收購庫存箱包拉桿箱,收購庫存休閑包,……
回收庫存箱包收購,回收庫存手袋收購
回收庫存箱包收購,回收庫存手袋收購
回收庫存箱包收購,回收庫存手袋收購 ……
專業收購大量庫存手袋 求購信息
專業收購大量庫存手袋 求購信息
高價收購廠商庫存手袋.箱包.輔料(如……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