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價值在收儲價值支撐下溫和走高,鄭商所棉花期貨價值卻逆勢一連下挫,遠月合約更是泛起放量下跌勢頭,當前棉花市場呈現了期現貨價值的背離。棉花行業專家及說明師暗示,期貨價值的下跌表白市場和棉紡企業對棉花將來價值并不看好。
新棉收購價溫和上漲
今天鄭棉主力合約整體低開后維持震蕩。CF1401合約開盤19840元/噸,收盤19860元/噸,降40元/噸,跌0.25%,持倉縮量,成交增量;遠月5月合約開盤18650元/噸,收于18610元/噸,跌105元/噸,降0.56%。外盤方面,10月23日ICE最活潑的12月期棉合約收跌1.76美分,或2%,報每磅80.69美分,連跌第四日。
從現貨市場看,新棉豐收在望,收購價值溫和上漲。2013年,世界各棉區差別程度遭遇低溫、干旱、澇雨等惡劣天氣,在種植面積同比下降4.4%的情形下,估量棉花總產能到達686萬噸,與上年持平略增,個中,新疆棉花產量占到世界總產的50%以上。在國度棉花姑且收儲政策的托市下,新棉收購價值穩中有升,9月新棉上市以來,世界籽棉均勻收購價值8.2元/公斤,同比上升2.7%,個中新疆棉花收購價值到達9.3元/公斤閣下。
跟著收購進程的加快,棉農惜售心理增強。前期棉販上門收購的價值在4.30元/斤以上,當地棉企反應,按這個價值收購,企業加工利潤微薄,因此放緩收購進度。在湖北產區,今朝棉企對籽棉收購的起勁性也不高,當地現貨市場上皮棉滯銷,中、大型紡織廠險些都采取入口棉或國儲棉。
國際棉價也呈逐漸回升態勢,但表里差價依然較大。國度棉花財富技能體系財富經濟研究室杜珉暗示,2012/2013年度,國內328級皮棉均價為19133元/噸,國際棉價Cotloo-kA指數均價為88.7美分/磅,根據1%和5%關稅折合入口到岸價別離為14232.9元/噸和14725.3元/噸,國表里年均差價別離為4900元和4408元。
庫存壓力壓制棉價后市
國度棉花財富技能體系財富經濟研究室杜珉匯報記者,由于供給相對不變豐裕,國內棉花消費市場平庸疲軟,庫存壓力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