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婚姻就是:有時辰很愛他,有時辰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時辰是在買槍的路上碰著了他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健忘了買槍,回家過幾天想想還得買槍...... ”
3月6日下午,當當網CEO李國慶在本身的伴侶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而這間隔當當網3月7日被正式坐實“賣身”海航僅僅隔斷了不到24小時的時刻。
3月9日晚間,已經停牌兩個月的海航系旗下的天海投資(600751)對外宣布告示稱,正與當當談股權購買事件,詳細方案仍在相同協商中,并夸大“買賣業務完成后其節制權不會產生變換”,表現當當不是在借殼上市。
雖然最終的成交價值還沒確定,但靠近本次買賣業務的內部人士稱,“10億美元曾是海航給當當的最高值,但最終價值應該不會這么高,預計在5億美元到10億美元之間。”
自此,當當網將“賣身”海航的動靜終于坐實,一段屬于中國電商的“神話”也即將落幕。
在3月9日晚間,李國慶又在本身的微博和微頭條上,再次發聲!疤斓毓掠叭挝倚校朗旅悦3稍茻!祝愿文化電商獨角獸當當網敢作敢當當!”配圖是他和妻子俞渝創辦當當以來的點點滴滴。
當當是李國慶和妻子俞渝的兒子,當當網無異于他們的另一個“孩子”。賣掉當當網后,李國慶此神色也許這幾小我私家更能感同身受——于剛、陳年、顧備春、李陽。他們中的有些人乃至已經外界被遺忘了,但在中國電商創業史上,他們都曾光輝過。
李國慶:屢失良機,賣掉當當
當1999年選擇創建當當網時,李國慶和俞渝佳偶或者怎么也不會想到,在走過了靠近20年的創業辛酸過程后,他們卻最終要把本身這親手培養的“孩子”拱手送給別人。
1996年,32歲的李國慶在美國第一次碰見俞渝,3個月后兩人便閃電成婚,1999年,也就是阿里巴巴創立的同一年,兩人一起創辦的當當網降生了。
二人的團結在當時被許多人以為是天作之合,卻也在隨后靠近20年的時刻里閣下著當當的成長。
第一次抉擇當當運氣的變亂產生在2004年,那一年當當的銷售額與西單圖書大廈八兩半斤,占整個網上零售份額的40%。云云精采的業績示意被當時的電商鼻祖——“亞馬遜”盯上了,亞馬遜隨即向當當拋來了橄欖枝,但愿能將其收入麾下,這也是當當第一次被傳出“賣身”的據說。
但亞馬遜堅持絕對控股,而當當只接管計謀投資!拔医o董事會和投資人說:‘再給我三四年的時刻,翻一番咱們做到三四億美金還賣給這個王八蛋(亞馬遜)!聲䥺栁矣姓莆諉?我當時列了許多層次由,最后他們一拍手,說我們信你一次!”2016年,李國慶曾在回想這件事時說道,這個抉擇是“做對的事”。
這一次的會談,李國慶佳偶向外界通報出了本身的態度,那就是必然要把握公司的節制權,決不答允當當旁落他手,而這也為其今后數次“賣身”失敗埋下了伏筆。
2010年12月8日,當當正式在紐交所上市,IPO當天股價就從13.91美元翻番到29.91美元,市值高達23億美元,李國慶伉儷兩人的奇跡在而今到達了巔峰。
然而,當當IPO后并沒有不絕加固本身的護城河,盡量其在圖書規模一直遙遙領先,可是在其他的品類拓展上,李國慶卻始終沒有花太多的心思。
在那幾年,淘寶、京東乃至亞馬遜都在冒死做局限。隨之而來的則是各平臺之間的價置魅戰和市場份額爭搶。艾瑞當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2013三年間,當當的線上圖書占有率已經從頂峰時期50%的下降到了不到30%,更為嚴重的是,在市場份額不絕下滑的同時,當當陷入持續吃虧的地步。
從2012年的第二季度開始,當當曾持續6個季度吃虧,雖然半途曾有過短暫的盈利,但圖書陣地的失守,外加全品類擴張的拖累,當當再也沒有回到往日的風物。
“當當耐久以來一直把本身當成一個簡單的網上書店,既沒有舉辦縱向業務生根,也沒有橫向業務擴張,直到2010年上市,當當仍然是一家以賣書為主業,以基價為獨一的競爭本領的網上書店!耙晃浑x職的前當當高管對全天候科技暗示,“即即是此刻,當當的銷售總額中2/3仍然是來自于圖書業務,看不到任何但愿。”
當當賣身的據說隨之而來。2013年,百度首創人李彥宏曾帶著百度高管到當當談相助,但因為占股比例以及買賣業務價值上沒談妥,求購庫存人造首品、庫存飾品、項鏈,買賣業務沒能告竣。2014年,險些因為同樣的原因,當當再次錯失與騰訊聯手。聽說代表騰訊會談的人回去后,對李國慶佳偶的評價是:沒有宏愿壯志,最終相助不了了之。
2015年7月,業績糟糕,股價跌跌不休的當當選擇正式從紐交所退市。在從此的兩年多時刻里,在中國的電商市場,險些已聽不到當當的聲音。
賣掉當當,或者是李國慶和俞渝當下最好的選擇。
陳年:從凡客到過客
陳年和他的凡客已經淡出媒體視線良久了。他上一次公然露面是在一個叫《惡毒梁歡秀》節目上稱歌手周杰倫是“垃圾”,激發網友論戰。
陳年的言行令人大跌眼鏡,想當年,他和他的凡客一度風物無限。
2007年,創業老兵陳年創辦凡客,義烏庫存鞋子回收,庫存童鞋回收,以平凡化的男襯衫切入電商業務。短短三年時刻,凡客先后獲得聯創策源、IDGVC投資、軟銀賽富、啟明創投等知名機構投資,成為成本圈的寵兒。
至2009年,凡客依附領先的技能、品牌文化立意及高性價比的產物和處事飛速成長,當年就賣出了3000多萬件打扮,營收破20億元,打扮品類的市場份額僅次于阿里巴巴,估值最高時曾到達30億美元。頂峰時,凡客的員工人數多達1.3萬人,光總裁級的率領就有三四十位,一天新入職的員工最高到達了500人。
在凡客火起來的那幾年,凡客體也成為了文藝青年們津津樂道的話題!29塊錢的T恤和69塊錢的帆布鞋”,被精準地投放在了 《讀者》和《青年文摘》 雜志上,文藝青年們目不識優衣庫和Gap,只認韓寒代言的凡客誠品。
然而當“凡客體”火遍大街小巷的時辰,陳年卻一步步膨脹,徐徐迷失了自我。
那幾年,他經常在媒體上喊出要收購匡威、LV等大牌的標語。
2011年,腦子發燒的陳年野心暴漲,1月份擬定的方針營業額是60億,3月份就激進到了100億,他還效仿京東,把凡客的SKU增加至20萬個,頻道擴充為500多個。
為了沖銷量,攻擊IPO,凡客迅速陷入了擴張和打點庫存的泥潭,產物質量也每況愈下,營銷投入逐年遞增,營收增幅卻逐漸下滑,吃虧也日益擴大,最嚴重的時辰,凡客的庫存曾高達20億元,負債十幾億,公司每個月僅凈吃虧達幾萬萬,天量庫存和巨額吃虧壓得陳年喘不外氣來。
整個2012年,陳年都在壓縮營銷、消化庫存、裁撤冗員。到2016年,陳年發微博說:“凡客十幾億元的債務和近20億元的庫存問題都已辦理!2016年,其員工總數已經從岑嶺時的1.3萬縮減至僅剩180人。
那之后,愛文藝的陳年又愛上了反思,通過各類方法反思。當被媒體問及“這一路走來,你所經驗的創業最大的坑是什么?”陳年斬釘截鐵地答復“是局限,是虛榮和貪婪”。
在陳年最焦頭爛額的那段時期,曾經與陳年一起創辦卓越網、也是凡客投資人的雷軍曾到凡客“考察”,他直言不諱的說:凡客連一件像樣的產物都拿不出來。
凡客從高處跌落伍,陳年末于開始回歸初心,專注,匠心,做好一件襯衫。但這似乎比做火凡客體和寫好反思文要堅苦的多,時至今天,人們對凡客的印象更多的照舊它的凡客體和陳年的反思,而不是襯衫。
于剛:失去1號店
借力1號店,于剛曾在50歲知天命的歲數登上人生岑嶺。1號店卻并未能謄寫同樣的故事。
2008年7月,兩個戴爾的前高管——于剛和劉俊嶺帶著幾百萬的啟動資金,正式創辦1號店。差別于人人已經熟悉的淘寶、京東、當當,這家店給本身的定位是網上超市,也就是把在傳統超市的商品搬到網上來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