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央視曾專題報道過汽車4S店的出產問題,高庫存再次被行業鎖定為經銷商資金鏈斷裂和跑路的萬惡之源。一連性的高庫存,正在給整個汽車暢通市場 帶來龐大的危機,已經欺凌經銷商采納多種法子開展自救,整合吞并、融資收購等已經在行業內開始涌動,同時放價走量、汽車電商也都迎來新飛騰。
高庫存到底成長到什么境地?按照J.D.Power亞太公司發布的數據看,5月份國內汽車庫存深度為1.45,環比4月份的1.38再次上升; 中國暢通協調發布的1-4月份庫存預警指數則別離到達了61.9%、50.9%、67.5%、60.5%,持續7個月處于50%的警戒線之上;而乘聯會數 據顯示,5月份經銷商的庫存為1.67個月,環比客歲同期的1.63個月又增加了0.04個月。跟著經銷商利潤的一連下滑,義烏庫存鞋子回收,庫存童鞋回收,若是高庫存再繼續下去,汽車銷 售環節的“革命”怕是真不遠了。
辦理高庫存惡疾,經銷商成了“豆豆”
高庫存今朝來看是一個無法辦理的惡疾。起首廠家在產能過剩和高銷量方針雙重壓力下,不行能放棄壓庫這個習用的計策來舉辦壓力解析;其次當局及行 業協會的調理浸染臨時也依靠不上,經銷商期盼已久的新版《經銷商打點步伐》在2015年似乎也是難產的了局,雖然在新打點步伐中修訂了許多有利于經銷商權 益的條款;而作為經銷商,在龐大的資金壓力眼前,要么選擇寶馬經銷商式的“叛逆”,向廠家直接叫板,要么就只能忍痛采納貶價本領,賠本銷售,但無論何種方 式,經銷商都是好處受損方。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中國汽車企業籌劃新增產能就達268萬輛,總產能將到達3810萬輛。而業內對2015年的銷量預期卻只有2640 萬輛。單從兩者相減,就有約1170萬輛的產銷差額。這種籌劃產能與銷量預期的差距,就意味著廠家勢必將銷量壓力盡大概的轉移給經銷商。經銷商與廠家的弱 勢職位,天然成了實際版“企鵝打豆豆”,一個愿打,一個只能受挨,一點還手的機遇都沒有。并且這種壓庫情形,在各車系中均存在:5月份自主品牌庫存深度平 均為1.85,略高于其他車系,其他如韓系車1.8,美系車1.15。且在5月份,豈論合伙和自主品牌,庫存壓力都呈上升態勢。
經銷商的自我救贖——融資,整合,收購
在存眷經銷商遭受高庫存壓力的同時,其自身策劃近況的每況愈下也同樣值得存眷。一是賣車板塊已經利潤無幾,二是售后處事板塊也開始遭碰著迅猛發 展的連鎖策劃汽車后市場的挑釁。為了保留,經銷商起首想到的就是放價走量。而這正是汽車銷售渠道惡性輪回的開始,給行業帶來的效果也將是劫難性的。
以是,說到這,義烏收購服裝庫存尾貨,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一個很慘烈的了局:經銷商將經驗一場不行停止的洗牌。洗牌的歷程,將是浩瀚中小經銷商被兼并、整合和收購。這在 美國等發家國度的汽車銷售汗青上,均都經驗過相似的歷程。上世紀90年月末,美國汽車銷售商的數量有4萬多家,到10年后的21世紀初只剩下1萬多家。
經驗了近兩年的市場低速增長、融資本錢加大,新增網點前期收益滯后等窘境,我國經銷商的整合已經拉開大幕。5月17日,潤東汽車公布得到綠地集 團境外全資隸屬公司入股,斥資額約15.5億港元,認購完成后將得到潤東汽車30%投票權。從綠地入股潤東汽車看,經銷商尋求自救、渠道洗牌的期間大概真 要來了。但這只能是對經銷商舉辦一輪殘忍的優勝劣汰,仍不能辦理廠家和經銷商的庫存抵牾。
汽車電商再被推到前沿
若是經銷商的優勝劣汰不行停止,那么相伴而來的就將是銷售網點的鐫汰,這與國內汽車銷量的不絕擴大相抵牾,那么勢必就需要其他渠道來補位,才華 更快速的消化產能。以是,在這時辰,汽車電商再次被推到了“陣地”前沿。這也切合市場規律,在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行業進入庫存期間后,往往都陪伴著電 商的崛起。比如家電庫存催生了京東,打扮庫存催生了唯品會,扮裝品庫存催生了聚美優品。
著實,業內早在2013年為曾界說過“電商元年”,當時預測2-5年時刻汽車電商將成為汽車銷售規模的重要構成部分,不外3年來的成長結果來看并不理想。這一次的經銷商保留壓力的再現,讓這一輪的汽車電商來的越發兇猛,呼聲也更高。
從近期的融資情形來看,汽車電商的火爆程度已經超乎了業界想象,成本正猖獗涌入汽車電商。大家車得到6000萬C輪融資,途虎養車網得到1億美 元C輪融資,二手車電商Beepi得到3億美元融資,汽車超人乃至得到近27億元人民幣;汽車之家市值創新高,車易拍等得到巨額融資,京東等機關易車等, 趕集中分類信息網站殺入二手車,安全保險也果斷切入了汽車銷售業務。這與近期股市震蕩過于激烈,投資方急于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有著親近的干系,同時移動互 聯網的成長也讓更多人堅信將來的銷售品臺將更多的轉移到移動端,整個投資規模對汽車電商的無限神往已經轉變為步入現實操盤。
模式之爭,得消費者者得全國
而陪伴著投資規模的競相插手,汽車電商的進級和多樣化也隨之而來。僅就今朝來看,已經至少有5種模式存在:
第一種:綜合電商,也是最早最廣泛的模式,如天貓、京東的網上4S店;
第二種:廠家模式,規范的如車享網,是上汽團體的自有平臺;
第三種:O2O銷售線索模式,如易車惠特賣、汽車之家“車商城”;
第四種:O2O&C2B模式:消費者當家作主,經銷商競價,如小馬購車、新浪秒車。
第五種:團購模式:線上報名,線下到店獲取價值,成交收費;如:團車、車團、17團購。
這幾種模式都各有利弊,而區別最大的是第四種模式。前三種模式依然是廠家主導的銷售新本領,傳播結果明明,但仍沒有改變銷量不高的窘境。第四種 則是以消費者為主導的O2O&C2B模式,實驗通過改變消費者在購車歷程中的主導職位,來改造電商成長”雷聲大、雨點小“的銷售窘境。這種模式是 今朝業界以為最具潛力的模式,首要基于以下幾點:
1、在庫存壓力和價值競爭下,經銷商雖在放價走量,但各地價值東倒西歪,且需要保存貶價底線,不然將得罪廠家和同城經銷商,需要借助獨立第三方平臺來實現價值競爭;
2、這種O2O&C2B模式以消費者為主導,以用戶為中心重構汽車銷售體系,面對的消費群體沒有門檻,數量復雜,且底價購車直指消費者好處核心。通過平臺消除各地價值紛歧的信息差池稱,形成好處同盟;
3、互聯網移動端的全信息平臺,在APP端實現購車所需的各類信息融合,從選車、議價到提車乃至做車貸都在線上完成,利便、快捷,切合今朝年青群體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