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日常消費品的主要構成,服裝消費在家庭消費中屬于高頻消費品,收購庫存飾品,從穿著選擇看消費升級,無疑是一個合理可信的切口。
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國內上市服裝企業財報,基本可以找到目前國內服裝消費的趨勢和走向。今天,我們就從最新出爐的上市服裝企業2017第一季度季報的各項數據中來看一看,服裝產業和企業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近期,A股市場一季度季報基本結束。從我們獲取的數據來看,國產服裝業的兩級分化趨勢已愈發明顯:其中,中高端品牌回暖苗頭已現,大眾品牌熊途漫漫。
輕奢品牌增長強勁,運動品牌去庫存壓力大
具體來說,季報中比較搶眼的企業有歌力思、搜于特。
歌力思的公開資料顯示,其營收和利潤的高速增長來源于新引進的國外輕奢品牌并表。歌力思近年陸續引入不同定位的德國Laurel、美國輕奢潮牌Ed Hardy和法國輕奢IRO。同時加強線上運營,2016年收購電商代運營百秋網絡75%的股權。
主品牌ELLASSAY,2017Q1營收2.02億元,同比增速提高至13.85%,持續復蘇態勢。而Laurel也開始貢獻收入,2016Q4實現營收2958萬元,2017Q1實現營收1860萬元,毛利率高達85.1%。IRO也于2017年已并表,并在上海開出首家店鋪。
搜于特則是一家掛著“服裝”外衣的供應鏈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85.75%,這主要歸功于供應鏈管理業務的快速增長。
面對服裝業的增長過緩和部分企業的產能過剩、產業鏈過長等問題,搜于特較早完成了傳統服裝行業向供應鏈管理業務的轉型,目前看,利潤和未來是可期的。
季報顯示國產中端商務男裝表現較為穩定。海瀾之家和雅戈爾這樣的中端商務男裝。兩家營收達85.52億元,占25家總營收的33.56%,海瀾之家的營收是排名第十的貴人鳥的近7倍。
而作為近年來表現強勁的運動品牌,依舊承擔了相對較重的庫存壓力。探路者凈利潤下滑30.06%;三夫戶外凈利的下滑達617.53%;三夫戶外方面宣稱,公司加大了電商、營地和青少年戶外體驗培訓教育、戶外活動賽事三個業務方向的投入。
新開設的包括北京五棵松店、重慶中渝廣場店、武漢楚河漢街店,均為大面積旗艦店,投資較大,銷售業績尚未充分體現,因此帶來虧損。
戰略轉型+外延并購
在服裝行業整體去庫存的周期中,戰略轉型和外延并購是兩條主要途徑,不過市場反應無疑也是冰火兩重天。
一種是如海瀾之家一樣,選擇了高密度的廣告轟炸+地面店推廣。上市后的海瀾之家,不斷加碼在各大衛視和娛樂節目的推廣營銷,已基本有了霸屏的趨勢。
中端男裝品牌在國內一直沒有形成較大的領跑者,一方面是男裝銷售的頻次相對較低,一方面是男人在選擇衣服時,盲目性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