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曾經風光一時的快時尚已經到了瓶頸期,Esprit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早在疫情前,Topshop、Forever 21、Newlook等品牌就已經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
一些快時尚服裝品牌陷入停擺。
Esprit宣布將于5月31日全面關店。事實上從2月份開始,Esprit的中國門店、官網就通過1折銷售清庫存,4月天貓旗艦店也加入打折陣營,Esprit在中國市場迎來退出倒計時。
Esprit官網截圖
而在海外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一些服裝品牌門店宣布暫時關閉。3月中下旬,服裝品牌Levis、優衣庫、H&M、Zara在歐美地區的門店先后宣布暫時關閉。
曾經風光一時的快時尚已經到了瓶頸期,Esprit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早在疫情前,Topshop、Forever 21、Newlook等品牌就已經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而在疫情的沖擊下,更多時尚品牌遇冷,美國服裝巨頭GAP 2020年以來股價跌幅高達60%,市值也已蒸發了40億美元。
廣州市戈諾伊服飾有限公司CEO應梅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春款賣不動,夏款沒法產,服裝工廠及上下游關聯的企業眾多,疫情沖擊之下,行業自救是必然的出路。面對困難形勢,各個服裝企業都在積極謀求對策,如拓展電商渠道、進行直播帶貨、加大內銷比例等。
服飾巨頭ESPRIT宣布全面關店
風水輪流轉,舶來品快時尚們也面臨著前所未見的沖擊。
快時尚行業嚴格來說是個舶來品,其銷售在中國的確有一些疲軟,但這個疲軟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包括經濟環境和年輕人需求的變化。
中國的營銷市場有一套獨立的生態系統,和其他任何市場都不一樣,這屆年輕人一直在鼓吹消費降級,但是便宜的快時尚卻越來越難賣;國外的品牌在對網紅直播、微信公眾號推廣這樣的巨額營銷費面前缺乏迅速作出決策的能力。這些都成為制約快時尚品牌發展的難題。
曾經對于很多70后、80后來說,擁有一件ESPRIT時裝曾經是青春的美好記憶。在長達20多年時間里,ESPRIT堪稱他們的時尚啟蒙者。
時間走到2020年,ESPRIT也不得不和大家揮手告別,已宣布將于5月31日全面關店。其母公司思捷環球(00330.HK)不斷收縮戰線,退出中國,退出亞洲,只剩下無路可退的歐洲市場。
因林青霞被熟知,高峰時曾年賺60多億港元
大多數中國人知道ESPRIT這個品牌,是源于著名女星林青霞的代言。ESPRIT這個品牌在亞洲的代理由香港富商邢李原一手打造。
資料顯示,ESPRIT始創于1968年的美國,由25歲的美國青年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創立,他同時還是知名運動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的創始人。1992年,ESPRIT進軍中國內地市場,比優衣庫還早了10年。引入ESPRIT的正是邢李原,兩年后他成為明星林青霞的丈夫。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內地時尚認知還處于啟蒙階段,這個美國品牌幾乎成為潮流的代名詞,風靡一時。毫不夸張地說,ESPRIT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標桿,甚至被稱為時裝之王。僅僅五年時間,ESPRIT就在100多個主要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商場專柜(專賣店)。
ESPRIT還因為林青霞經常登上娛樂頭條。1994年邢李原迎娶林青霞轟動一時,林青霞代言ESPRIT也一度帶來了很好的明星效應。到1996年,邢李原干脆買下了ESPRIT63%的股權,2002年他再買入剩下的37%股權,完全擁有了這一商標權。
依靠如日中天的ESPRIT,思捷環球曾在2007年達到1770億港元市值巔峰,并創下港交所服飾股的最高市值紀錄,直到12年后才被安踏體育(02020.HK)打破。2008年,思捷環球營收達到372億港元,凈利潤達到64.5億港元,更是創下公司的最高紀錄。林青霞家族套現200億港元離場
不過2007年就是思捷環球的頂峰,其在2008年更是遭遇金融危機重創,結束連續15年的雙位數增長。2009年,思捷環球營收下跌7.4%,自此開始進入衰落周期。
而此時邢李原也開始淡出思捷環球。從2002年至2011年,邢李原陸續將持有的思捷環球股份由42%減至1.79%,個人累計套現逾200億港元。從后來股價跌跌不休的走勢看,邢李原可謂高位及時套現,期間他還辭去了在思捷環球的所有職務。
在這期間,全球眾多快時尚品牌已經爭先恐后進入中國內地,包括Zara、H&M、優衣庫等巨頭迅速占領了大眾市場。而ESPRIT品牌系列比較單一,設計方面也出現老化,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于是一步步走向衰落。
2011年,ESPRIT主動放棄了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的北美市場,保留市場份額最大的歐洲市場,以及還算不錯的亞太市場。但ESPRIT仍然持續滑落。
期間ESPRIT也曾經試圖轉型自救,于2012年以天價薪酬4035萬港元聘請了Zara洋高管馬浩斯掌舵,踏上了快時尚的轉型之路。然而轉型未能成功,還導致風格急劇變化,失去了品牌活力,也被新一代年輕人所拋棄。
公司經營每況愈下,到2018年馬浩斯黯然離職。也就在2018年,ESPRIT發布未來5年戰略時,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品牌含義:“我們不是快時尚,也不是廉價品牌。”這意味著在和ZARA劃清界限的同時,也宣告了自身轉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