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快時尚巨頭H&M集團日前宣布,收購外貿庫存秋冬裝,集團將在瑞典推出試點項目,出售旗下品牌 &Other Stories的二手和古董服裝。
H&M集團可持續發展部門主管Anna Gedda指出,此舉的是為了應對消費者對快時尚環境破壞性日益增長的擔憂。這一試點項目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擴展至其它市場及品牌。“這是整個行業不斷成長的一部分,不僅有益于消費者,還能通過延長產品生命周期來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事實上,H&M集團早前就曾嘗試過出售二手服裝,但最后放棄了該項目,但ASOS、eBay等時尚電商網站上一直有二手H&M服裝在售。Anna Gedda表示:“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促動下,現在已然是(和當初推出二手服裝項目時)完全不同的情況。”
據悉,H&M集團最新試點項目的合作方為瑞典二手交易平臺Sellpy,后者正在其網站上為 &Other Stories打造一個“二手服裝”版塊。Sellpy是 H&M集團旗下風險投資部門H&M CO:LAB的投資產品組合之一。
近年來,因未能快速應對市場需求轉變,及時構造電商業務,H&M集團的利潤出現下滑,商品庫存持續上漲。但集團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報顯示,受益于更多商品以原價出售,及利潤率上漲,利潤跌幅好于預期——轉虧為盈戰略正逐步發揮作用。
H&M集團一直積極投身環保事業,減少集團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如使用有機棉、鼓勵消費者回收品牌的服裝,甚至還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提供服裝修補服務。同時,外界對供應鏈透明的呼聲愈發高漲,H&M集團也正在計劃推出一個系統,便于消費者查閱品牌服裝的生產工廠及所用面料的相關信息。
過去數年,快時尚快速發展,愛爾蘭的Primark、西班牙的Zara(颯拉)以及H&M等品牌商品低廉的價格,快速的上新周期,讓很多消費者都是用后即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環境破壞問題。
UNECE分析師Birgit Lia Altmann曾表示:“如今是快時尚的時代,每年有多達52個上新季。與2000年相比,消費者購買了更多的服裝,但每件衣服的穿著周期卻縮短了一半,平均40%的衣服在過季后就會被消費者束之高閣或丟棄。”盡管外界極為擔憂快時尚所帶來的環境破壞,但市場對于快時尚的需求并未明顯減少。
英國廣播電視臺(BBC)紀錄片《Fashion’s Dirty Secrets(時尚骯臟的秘密)》中,將時尚行業形容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據悉,全球時尚行業每年產值約為3萬億美元,但同時產生了全球20%的廢水(全球第二大用水大戶行業)和全球10%的碳排放量(超過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的總排放量)。盡管時尚行業只使用世界耕地的3%,但棉花種植所使用的殺蟲劑和農藥分別占全球總量的24%和11%。
美國時尚轉售網站ThredUp 2018年的報告顯示,有71% 的消費者計劃在未來增加購買二手商品的支出,預計2022年全球二手成衣的總銷售額將突破410億美元。2017至2018年,線上二手成衣市場的增長率為49%,是傳統服裝銷售增幅的25倍。
ThredUp的報告還指出,收購庫存床上用品,千禧一代環保的購物理念推動了二手轉售產業的發展。由于購買二手服飾可以減少浪費保護環境、性價比也更高,重視社會責任的千禧一代成為了購買二手服飾的主力人群,目前有40% 的千禧一代會購買二手商品,77% 的千禧一代會選擇購買生產過程更加環保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