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在2月份度過了艱難的時刻,在高增長的中國市場遭遇銷量下滑,而可以預見的是,他們在下個月所面臨的挑戰會進一步加劇。
由于歐洲和美國現行的旅行限制,奢侈品市場需求滑落。意大利進入一級防范禁閉期,全境范圍內的奢侈品門店均已歇業,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無法像疫情發生前那樣購買商品了,很多品牌意識到這可能會導致大量的積壓庫存。
時尚大數據公司Edited的零售分析師Krista Corrigan表示,如今奢侈品市場中的庫存商品數量與去年相比多出32%。在同一時段內,正在進行打折活動的零售商品同比上升幅度為29%。“該峰值顯示出產品亟待售賣的緊迫性,同時,必須盡可能去打撈和搶救利潤”。
過去,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奢侈品公司寧愿銷毀過剩的商品庫存也不打折,書包, 背包, 休閑袋等成品箱袋收,某些品牌堅持使用這一手段,至今仍然如此。2018年,Burberry被曝出焚燒價值高達28.6億英鎊的服裝、香水和配飾的事件,引發了強烈抗議。為了挽回聲譽,品牌隨即做出了行業領先的承諾——不再焚毀過剩的服飾。2019年,法國的立法者則開始要求國內品牌把那些想銷毀的產品進行回收或捐贈。在政府力量的介入下,其它品牌諸如Louis Vuitton和Dior也勢必走上與Burberry相同的道路。
在今年1、2月,一些奢侈品牌商能夠通過給需求正常的市場(例如美國或歐洲)重新分配2019年秋冬季庫存來緩解中國市場需求下降的問題。然而,在全球蔓延的今天,奢侈品市場的前景和未來解決方案便顯得不甚明朗。
假如中國市場的奢侈品購買需求量回升,把庫存商品向中國重新發配,將能幫助品牌減少經濟損失,緩解存貨堆積的壓力。然而在Credit Suisse的分析師Guillaume Gauvillé 看來,諸如 “尺寸標準” 這種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會為庫存商品的區間流通帶來麻煩。當然還存在其它因素——通常被追捧為是熱門奢侈品消費市場的中東,如今也遭遇油價的暴跌。
積壓的庫存將何去何從,現在尚無定論。Guillaume Gauvillé 表示,“沒人知道該怎么辦”。
在過去10年間,奢侈品牌在打折促銷方面日趨保守。奢侈品行業領軍品牌Louis Vuitton在去年取消了面向批發商的銷售,Prada也宣布終止店鋪內的降價活動。
“我們相信一致性地提升價格將會鞏固我們與顧客的關系,并彰顯商品的價值。”Prada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在2019年如是說。而那些直接建構零售網絡的公司則會尋求更多打折促銷活動,因為他們需倚賴批發商來推廣滯銷的產品。
與此同時,減價促銷的奢侈品銷售額在過去五年間增長了85%。據Bain&Company的數據顯示,這得益于奧萊購物村的崛起,例如在英國的比斯特購物村 (Bicester Village) 可以購買到諸如Gucci,Fendi和Saint Laurent這類品牌的過季商品。奧萊購物村似乎成為了商店處理近幾個月積壓庫存的主要手段。
Bernstein的分析師Luca Solca補充道,品牌仍將會尋求庫存商品以全價出售的可能性。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