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被磚墻切斷數年的樂山中心城區賽公橋街終于拆墻,立上塑料隔離樁,讓行人及自行車、電動車通過了。道路恢復通行,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不到半個月時間,附近居民卻覺得成為了煩心事。21日,記者來到賽公橋街了解情況。
安裝不到半月 隔離樁被破壞
從中心城區濱河路大件碼頭附近一側的路口到賽公橋街,收購庫存玩具,再沿路而行兩三百米,就到達該路穿越愛丁堡小區的地下通道口。記者在通道口看到,原本安裝在此的塑料隔離樁有8個,如今道路中央部分的4個隔離樁已不翼而飛,只留下地面的螺絲與少許塑膠。
不時有市民自海棠路方向穿行而來,經過此處時都會低頭看看隔離樁“殘骸”。
“才裝好沒幾天,就破壞成這樣,好煩嘛。”市民陳女士表示,賽公橋街恢復通行還不到半個月,這些隔離樁就遭此毒手,“搞破壞的人太缺德了!”
附近居民推測,大概是為確保安全,道路恢復通行后才在原圍墻位置設置了這些塑料隔離樁,間隔距離僅夠人和非機動車通過。損毀的隔離樁,多半是被強行進入通道的車輛撞壞的。記者注意到,通道中央4個隔離樁被破壞后,路面寬度的確是能夠通過機動車。
記者在該路段觀察了10分鐘,發現已有數十輛車輛從濱河路往海棠路這條捷徑,陸續穿通道而過。
停車占用通道 路面積水存在隱患
除了隔離樁被破壞,讓附近居民感覺很不好的是,沒有車位的通道兩側又停滿了車輛,而且路面長期積水,存在安全隱患。
“大概車主們覺得停在這里比露天停車場好,能遮風擋雨。”市民郭女士介紹,塑料隔離樁被破壞掉以后,不少車輛徑直開進通道,就近選擇通道兩側停放,讓原本就不寬的道路更顯狹窄。通道內的路面長期積水,每次路過此處都要十分小心,生怕滑倒。
同時,由于地勢原因,賽公橋街從愛丁堡小區地下停車場中間穿過,將停車場分為AB兩個區域,AB兩區停車場的出入口分別位于賽公橋街的左右兩側。道路兩側停滿車輛,對停車場內車輛出入也造成了極大困擾。
根據樂山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查詢的資料顯示,賽公橋街長約600米,寬約11米,道路兩側停滿車輛后,收購庫存內衣褲,道路寬度驟然減半,通行功能發揮也就非常有限。
賽公橋街屬于斑竹灣社區,記者就此事向社區了解情況。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賽公橋街地下通道機動車亂停放問題,社區已就此向交警部門反映。由于通道自2011年至2019年8月前一直被愛丁堡小區業主占用,未納入環衛清掃。如今該路段已全線開通,地面的大量積水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已向市市容環境衛生公共服務中心進行反饋,希望盡快將該地段納入環衛清掃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