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庫存背景下,體育用品企業更加注重終端門店建設,提高單店營收。圖為我市一品牌企業門店。
收購庫存工藝品,201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展會將呈現“兩化融合”、三網融合、移動互聯、TD產業以及綠色通信5大看點,吸引了1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單位參展。>
日前,
義烏回收庫存鞋,201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展會將呈現“兩化融合”、三網融合、移動互聯、TD產業以及綠色通信5大看點,吸引了1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單位參展。
(新華)
“今年將投入3億元回收經銷商手中的存貨,開出約240家左右的‘
工廠店’,消化存貨。”不久前,
李寧公司CEO張志勇正式提出將擴大“
工廠店”在渠道中的份額。 原因何在?聯想到此前
李寧公司公布的半年報數據:存貨為9.92億元,新增近2億元。這就不難理解,李寧公司大肆開設“工廠店”背后的良苦用心。
高
庫存的夢魘
在快速發展的體育用品行業,李寧公司的高庫存是個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中國服裝有1/5是庫存,并且庫存增幅保持在10%。”權威人士稱,去年中國服裝庫存為150億件,今年將達到170億件。
上半年,包括阿迪達斯、特步、中國動向等知名企業都遭遇著高庫存夢魘。特步公布上半年業績顯示,收入和利潤均同比增加25%,但其存貨金額高達8.87億元,增幅為92%,上半年平均存貨周轉日數從46天升至81天。“不斷增加的庫存正在占用公司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的成本增加,整體利潤降低。”特步副總裁吳聯銀如是說。此外,中國動向此前也表示拿出2.2億元,用于購回經銷商手中的存貨。
有效的清貨通路
“一個是擴大經銷商的運營規模,另一個是加快自有‘工廠店’建設。”業內人士分析,李寧公司經銷商規模擴大,才能應對上升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工廠店”回收經銷商的尾貨自己直接銷售,才能提高新季度的訂貨率。
作為一種新的清貨通路,李寧公司的“工廠店”正在發揮作用平均每店的月流水達到40萬元,高于折扣店和品牌店的每月流水額。此前,“工廠店”的作用早就已被國際品牌所證實,包括耐克、阿迪達斯、PUMA、UMBRO、KAPPA等運動品牌在國內一線城市都擁有大“工廠店”。
“這種嘗試,是品牌專賣的補充。”據了解,目前泉州品牌包括安踏、特步、匹克等也都擁有自己的“工廠店”。工廠店’作為新興的零售模式,使品牌更加大眾化,滿足了購買能力有限的消費群體的需求,在釋放企業庫存壓力的同時,也擴大了消費群,必將給體育用品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安踏體育公關部經理袁偉如是評價“工廠店”。
做價值鏈管理者
業內人士分析,高庫存的出現,除與服裝行業季節性有關,企業早期在渠道布局戰略上一味求快,“開大店、多開店”的策略,顯然也為高庫存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近六成的不合理庫存,來源于企業品牌管理失當。”據分析,設計研發力量不足、缺乏準確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個性化,庫存產生在所難免。
“解決庫存,依賴‘工廠店’和折扣店促銷只能治標,只有供應鏈的管理才能夠治本。”特步副總裁吳聯銀稱,正在構建信息化系統,將每天的銷售數據匯總分析,在訂貨會結束后,通過補單、加單,及時調整款式和顏色。同樣,匹克市場總監蔡金海也在實施公司渠道升級戰略:以地級市為單位進行渠道規劃,同時將省級代理拆分成地級市總代理。“這種模式有利于加強對單店的控制,提升單店運營效率和利潤,試行‘單店訂貨’模式,實現訂單管理的精細化,從而減少庫存。”
李寧公司飽受庫存困擾之時,安踏卻一舉坐上國內體育品牌頭把交椅,良好的存貨控制無疑是重要原因,安踏將之歸結為產業價值鏈控制力。“我們一直以來有步驟地在設計、采購、生產、物流、品牌包裝、終端銷售等各個環節上悄然布局。”安踏董事局主席丁志忠表示,在產業升級和市場洗牌的過程中,只有變成價值鏈的管理者,利潤組合、定價策略才能形成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庫存問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