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TMT記者 梵小語
對于不少無人貨架行業的從業者來說,2018年或許會成為難忘的一年。
數日前,36氪與獵云網分別報道,該行業內兩家知名平臺——便利購與果小美出現大規模裁員,其中便利購將大量員工的合同轉為外包,操作手段被視為變相裁員,而果小美線下也有約2000多人被裁撤。
根據IT桔子上的數據顯示,這兩家企業成立都不足一年,但都曾獲得資本的青睞。
便利購成立于2017年8月,由每日優鮮孵化并分拆獨立運營,并在2017年12月29日完成了由鼎暉領投,北極光創投參投的一筆1.44億美元B輪融資;相比較之下,果小美成立時間則更早2個月,并且同樣也是在去年同期完成了一筆祥峰投資領投,IDG資本等參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然而無人貨架風起的快,停的也快。裁員風波很快彌漫開來。
為此,藍鯨TMT獨家采訪到兩位果小美內部人員,從采訪中挖掘到了一些內部的信息及不同視角的內容,藍鯨TMT整理為文,以饗讀者。
前員工稱部分一線城市斷貨嚴重,內部矛盾激化
李騰(化名)曾在某一線城市擔任果小美的供應鏈經理。在網上公開渠道,他曾實名對果小美進行指責,也因此收到了不少聲討。對此,他回應稱沒有真憑實據不會實名。
在接受藍鯨TMT記者的采訪中,李騰表示,在該城市市場環境本就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自己的基本工資未經溝通就抽出了30%作為績效,成為了他和公司鬧翻的主因。
“(今年)年初斷貨斷得倉庫的老鼠都會餓死”,李騰打了一個較為夸張的比方。他告訴記者,該城市的斷貨情況嚴重,整個倉庫里天天空蕩蕩,以至于他和員工每天的清理已經讓地面變得非常干凈了,“供應商說單個城市的商品欠款就有近百萬。”
在他看來,商品庫存跟不上并不是說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恰恰相反,他認為果小美一次步子邁的太大,導致比如原本只有一千套的貨物,卻要安排兩千套貨架鋪貨。在這樣的背景下,單純追求上架率,導致團隊的工作壓力較大,內部矛盾也開始不斷出現。
據李騰描述,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3個小時,人手不足導致輪班安排非常緊張,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這也直接導致團隊員工有些扛不住壓力,并提出離職,“身體是我僅有的本錢”,對方給他留言說道。
雖然李騰在盡力挽留下屬,但公司內對他的壓力仍在:一方面,離職率與他的績效息息相關,但較大的工作壓力又難以改變當前離職率上升的問題;另一方面,出現了該市CM(城市經理)拿到了全國績效第一,而在后方的自己卻成了全國績效最差的奇怪現象。
“除了地推工作不是我們負責外,其他業務基本都是我們的。我們辛辛苦苦干活,卻拿了一個最差績效,這不是很奇怪么。績效是看什么呢?比如補貨的達成率。達成率沒有達到的原因就是缺貨,而缺貨又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的”,說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