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馬斯克重型獵鷹上天 但移民火星還很遠
馬斯克的現役最強火箭真能飛到火星嗎?
爭議馬斯克“飛天”盛宴與造車危機
以204億身價排名環球富豪54位;特斯拉14年大都吃虧,制止2017年9月30日的三個月吃虧6.194億美元
美國時刻2月6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特斯拉CEO、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的火箭項目“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順遂升空:帶著馬斯克的赤色敞篷跑車,和身著太空服的人體模子,將繞太陽運行數億年。
一時刻,曾經被以為“愚蠢”而有趣的火箭項目,讓馬斯克變成了改變航天業的“創新英雄”,這一項目的樂成,不只讓航天運載進入商業期間,也讓他離本身的方針更近了一步:讓數百萬人糊口在太空中。
盛贊之下,他的另一財富特斯拉克日披露的2017第四序度財報前瞻顯示,已往一年吃虧繼續擴大,遲遲交付的Model 3讓特斯拉陷入了更大的財務危機。
制止北京時刻2月7日,馬斯克在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以204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環球54位。上天和盈利,對付馬斯克來說,哪件事更容易些?此刻看來,顯然是前者。
【火箭】在“獵鷹重型”上耗費超5億美元
美國時刻2月6日,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個新的美國大型火箭射入太空。但這一次,NASA沒有參加。獵鷹重型火箭由SpaceX公司建設,該公司由億萬富豪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建并運營。被送進太空的,尚有馬斯克的赤色敞篷跑車,車內掛著一個穿戴SpaceX太空服的人體模子。
火箭騰飛約莫七個小時后,馬斯克宣布推特,火箭第三次推進燃燒很樂成,今朝已經樂成越過火星軌道,繼續前往小行星帶。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種渦輪增壓版本的獵鷹重型火箭已經在太空中運載了太久,這標志著航天航行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一個強大的火箭,初次被一個私人公司送進太空,而不是一個當局太空機構。
火箭被私人公司送進太空,意味著發射業務的商業化實驗。自2010年以來,SpaceX一直在調派小號獵鷹重型火箭進入軌道,在國際空間站上部署衛星和運載貨品給機組職員。SpaceX借助較低的價值和可頻頻使用的助推器,打亂了環球發射業務,航天運載初次實現商業化運營的大概。
據馬斯克估量,他的公司在重型獵鷹上耗費了高出5億美元,并說該打算險些被打消了三次。今朝,SpaceX已經為沙特阿拉伯通信公司Arabsat和美國空軍預定了重型飛機。
需要留意的是,Space X發射的重型獵鷹單次發射用度只需9000萬美元。其競爭者,連系發射同盟(ULA)的“德爾塔”IV火箭的每次發射價值高達4億美元,而SLS火箭(也是一種一次性火箭),每次發射價值要高達10億美元。
今朝,馬斯克旗下首要有四家公司:私人航天公司SpaceX、電動汽車制造公司特斯拉、光伏發電公司Solarcity以及“地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
個中,Solarcity已在2016年被特斯拉收購,而The Boring Company處于初創狀態,馬斯克曾在TED2017大會上直言對該公司只投入了事變精力的 2%-3%,今朝大部分精力仍齊集在特斯拉和 SpaceX上。
換言之,SpaceX和特斯拉是他商業帝國的核心。
2001年,馬斯克開始進修怎樣制造火箭。彼時,他試圖與俄羅斯方面會談、籌備發射本身的火箭,在會談失敗后,2002年6月馬斯克創辦了SpaceX。
在SpaceX前連系首創人吉姆·坎特雷爾眼中,馬斯克事變時習慣于從抉擇一個方針開始,求購庫存人造首品、庫存飾品、項鏈,并在前期投入大量精力去領略方針詳細是什么、是否切實可行;隨后馬斯克會通過全部能觸達的渠道、盡大概多地相識方針所涉及的規模,對付全新的火箭規模也是云云。自從2001年兩人開始相助,馬斯克借走了他全部關于火箭推進系統的高校講義,還雇傭了他在火箭和航行器規模事變的多名前同事。
不外,與此前屢次快速樂成的經驗對比,SpaceX創立后不被看好。“獵鷹1號”火箭頭最初的3次測試航行均宣告失敗,2008年底,馬斯克的資金只夠一次火箭發射,若是失敗,Space X將會休業,但幸運的是,當年9月,第四次火箭發射樂成了,馬斯克拿到了NASA的16億美元條約,并緩解了SpaceX的財務危機。
【爭議】想要拯救人類的“異類”
在外界眼中,馬斯克是個喬布斯式的爭議人物——有著天才的手段,也相應地有著天才們慣有的性格缺陷。
在SpaceX人才并購部門前任率領多莉·辛格眼中,與馬斯克一起事變并不容易,馬斯克對本身要求極為苛刻,也一并嚴格要求本身的員工,“最大的挑釁在于馬斯克可以做到像呆板(一般有效),但其他的人做不到”。
“美版知乎”、海外問答網站Quora上有一個提問,怎樣才華像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等人一樣樂成。
馬斯克的前妻、作家Justine Musk在這個問題下答道,十分的樂成來自于偏激的本性,并且需要支付很多其他價錢,“他們更像是異類,被迫以異乎通俗的挑釁方法保留在這個天下……他們想凡人所不想,從差此外角度看問題,開釋新的點子。其他人會以為他們有那么一點瘋癲”。
有媒體稱,“瘋癲”馬斯克在14歲時,便認定本身的人生使命是拯救人類。從此,他也曾多次向媒體確認了這一信念,“save humanity”。
閱讀,成為了奠定這一信念的重要一環。在日后的采訪中,馬斯克曾提到讀過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以及《銀河系周游指南》,這兩部作品都以人類在太空的冒險為主題。
“我是在讀書中長大的,然后才是怙恃的養育”。對支付生在南非的馬斯克而言,他的工程師父親和營養師兼模特母親在童年的腳色并不突出。怙恃仳離后,他跟從父親繼續在南非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