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力電池核心質料方面,原質料價值飛漲,質料出產本錢壓力大,津貼退坡后,電池廠貶價的壓力加大,由此發生的功效是電池質料產能呈現結構式過剩。
“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慢慢走向快速成長的階梯。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在逐年晉升,本錢在不絕下降。”1月2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18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暗示,電動汽車高比能量動力電池的成長歷程中,安詳永遠是第一位的,比能量等機能指標其次。
歐陽明高暗示,續駛里程增加需要依托電池的比能量上升,但整車廠不能把電動汽車的技能晉升全扔給電池廠,整車集成的核心技能就是低落電耗,電耗是純電動汽趁魅整車集成水平最重要的浮現。
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增,市場份額向龍頭齊集,我國新能源汽車(EV+PHEV)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6.24GWh,對比2016年28GWh的裝機量,同比增長約29.4%。
據相識,今朝動力電池占新能源車本錢42%,在整個新能源財富中占重要職位。按照測算,當電動汽車每年銷量到達1000萬輛時,財富鏈局限將達萬億元,估量動力電池的需求為500GWh。
產能過剩達257%?
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呈上漲趨勢。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相關技能取得了必然希望,重點表此刻電池、電耗、充電方面。
起首,財富政策不絕優化完善,我國根基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促進汽車動力電池財富成長動作方案》的宣布,明晰了動力電池財富將來方向與方針,個中到2020年,新型動力鋰電池單體比能量高出300Wh/kg,本錢降至1元/Wh以下,到2025年,單體比能量到達500Wh/kg。
通過技能政策引導及支持,我國動力電池技能水平晉升明明。到2017年9月,高端磷酸鐵鋰單體能量密度已經到達160Wh/kg,系統可以到達130Wh/kg,18650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到達240Wh/kg,系統可以到達150Wh/kg。動力電池系統本錢一連低落,已經過2015年2.5元/Wh降至1.5元/Wh以下。
其次,動力電池產能快速增長,2017年產能打破220GWh,同比增長125%,同時,受到津貼退坡、車型告示目次重申等短暫影響,動力電池財富成長也受到差別程度的影響,個中,產能存在結構性過剩風險,動力電池企業產物庫存積存較量嚴重。
“動力電池的供應會一連過剩,將在2018年到達頂峰,產能過剩到達257%。”深圳貝特瑞新能源質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雪琴在1月21日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動力電池峰會上暗示,在動力電池核心質料方面,原質料價值飛漲,質料出產本錢壓力大,津貼退坡后,電池廠貶價的壓力加大,由此發生的功效是電池質料產能呈現結構式過剩。
賀雪琴以為,辦理產能過剩的要領,個中之一是研發350Wh/kg高能量密度電池,在乘用車方面,續航應達500km以上,能量密度晉升后,電池本錢將會大大低落。
另外,動力電池裝機量一連增加,行業齊集度一連晉升,動力電池市場泛起出強者恒強的特性,行業洗牌不行停止。動力電池行業投資依然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客歲國內動力電池相關投資項目多達100個,總投資高出2159億元。
據相識,國內部分企業麋集機關21700鋰電池,首要為遠東福特斯、天鵬電源、江蘇力神、億緯鋰能、猛獅新能源、比克等,個中力神和億緯鋰能正式量產,別的企業處于在建或打算投產狀態。除了機關21700電池之外,高鎳化三元電池將是各企業此后機關重點。
今朝,我國三元電池廠商首要應用NCM333和NCM523電池,NCM622已經進入部分企業的質料供應鏈,處于研發階段的NCM811亦有望于近期開始應用,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從200Wh/kg向250-300Wh/kg邁進。
全固態電池也成為新一輪研發燒點,豐田打算2022年推出全固態電池電動汽車,本田正在研究如安在動力電池上應用固態電池技能,寶馬與SolidPower相助研發電動汽車下一代固態電池,公共打算2025年量產續航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電動汽車。在國內,珈偉龍能宣布了首款快充類固態電池產物,快充類固態鋰電池出產線已經正式投產,年產1億Wh,首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規模。
另外,動力電池企業與整車企業進入深度相助階段。國軒參股北汽新能源、寧德期間與上汽設立兩家公司,動力電池企業與整車廠告竣深度綁定相助,以尋求技能晉升,低落本錢以及鎖定市場份額打破口。
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總裁王瑀則以為,上游制造和上游質料企業都較量小,對鋰電池領略不像汽車廠領略那么深刻,研發、職員各方面都不能滿足汽車廠的需求。
“我們更但愿在整個財富鏈的上下游方面,人人各做各的工作,我們做我們善于的環節,把它做深、做透。”松下電器能源技能開發中心CTO生駒宗久暗示。
“一輛電動車,從計劃開始,就抉擇了采取什么樣的電池,選擇什么樣質料辦理方案,而真正的財富鏈相助,都要從質料研發計劃開始。”賀雪琴暗示,構建從質推測整車的全財富鏈相助同盟,打造真正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明星產物;將整車計劃理念與定位從研發開始植入全財富鏈之中,停止同質化競爭,成立差異化優勢。
電池回收機關刻不容緩
1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在接管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對付動力電池回收問題,由于第一批電動汽車運行已經高出20萬公里,已經進入報廢期,因此回收已經迫不及待。
“到2020年動力電池或許會累計報廢達32萬噸以上,乃至50萬噸也是有大概的。”中南大學教授李薦先容,2017年,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達17.8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237.2億美元,收購庫存處理五金工具,其間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2.1%,磷酸鐵鋰將成為市場中回收最快的電池范例。
在原質料方面,環球鈷年產量為15萬噸,中國的鈷95%依靠入口,中國鈷耗損約占環球60%,2016年我國鈷消費量約為4.58萬噸,電池用鈷占比達78%。
環球鎳產量約為200萬噸,電池行業用鎳達4萬噸,約占總產量2%,據測算,2025年,環球鎳耗損量將增加到265萬噸,個中電池行業用鎳占比為10%。
按照美國地質觀測局宣布數據顯示,環球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為3978萬噸,我國鋰資源儲量為540萬噸,約占環球13%,首要漫衍在青藏高原,但我國今朝70%鋰礦依靠入口。
按照行業當前形勢,李薦以為,動力電池回收很是須要。“從資源角度來看,我國在重要質料上都依靠入口,尤其是鈷95%都依靠入口,收購庫存箱包,相當于我國沒有保有量,不回收我們的新能源會搞不下去,問題會很嚴重。”
孫逢春暗示,對付動力電池回收采納的方法是“誰的孩子誰抱走”,主要辦理的就是動力電池的可追溯問題;其次,動力電池回收并不賺錢,回收的利潤大概只能滿足本錢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是國度應該對付回收企業有資金可能其他方面的支持,否則回收企業無法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