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湯飛凡(右)向曾任國民政府衛生部長的劉瑞恒介紹國產青霉素。
在疫苗涉及的輿論浪潮中,一位瘦弱的微生物學家又被大眾翻出加以緬懷。他就是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專家,中國免疫學奠基人——湯飛凡。
今年是湯飛凡先生逝世60周年,他曾為中國研制出狂犬疫苗、卡介苗,破解了世界性難題,發現了有“拿破侖盲軍之謎”的沙眼病衣原體,被稱為“世界衣原體之父”“中國疫苗之父”。
偶然機遇讓他棄工學醫
1897年7月23日,湯飛凡出生于湖南醴陵。一次偶然的機會,湯飛凡決心學醫。美國醫學家胡美在回憶錄《道一風同》中有簡略記載:一次,湯飛凡參觀萍鄉煤礦,遇見顏福慶(湘雅醫學院創建人之一),他是來為礦工檢查身體的。他帶來的那個閃亮的盒子引起了湯飛凡的好奇,顏福慶告訴他里面裝的是顯微鏡,用來檢查鉤蟲的。湯飛凡提出幫忙,于是顏福慶教他怎樣使用顯微鏡,怎樣在標本上找鉤蟲卵。當湯飛凡在切片上找到鉤蟲卵時,非常高興,并決定做一名醫生。顏福慶告訴他,可以報考即將成立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1913年秋,湯飛凡考上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大學期間,湯飛凡對顯微鏡下的微小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課后,他總是喜歡向研究微生物的老師請教。畢業后,他考入北平協和醫學院細菌學系繼續深造,在美籍德國人田百祿教授的指導下,專門研究細菌。
開始,湯飛凡被分配在培養基室,同其他青年醫生一道做細菌學的常規工作:洗洗瓶瓶罐罐,制造培養基,了解細菌喜歡吃什么。他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與刻苦鉆研的精神,得到田百祿教授的賞識。很快,他被提升為助教。
在協和醫學院3年中,他全面掌握了細菌學理論和實驗技術后,經系里和學校推薦,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獎學金,赴美深造。
在哈佛醫學院,湯飛凡師從細菌學大師秦瑟。1929年,湯飛凡選擇回國。他收到原湘雅醫學院老校長顏福慶的聘任書,前往中央大學醫學院擔任職務,為新籌建的醫學院做貢獻。1932年,湯飛凡除了在醫學院執教外,又受聘到英國人辦的上海雷氏德醫學研究院任細菌系主任,四年后獲得機會到英國做短暫的細菌研究。
國內首株青霉素菌
從皮鞋上分離
淞滬會戰后,上海、南京相繼淪陷,礙于時局艱辛,湯飛凡攜妻兒返回長沙避難。于學術研究已無望,轉而希望為國家抗戰出份力,湯飛凡把目光放在事關民生疾苦的防疫事業上。
此時,原設立于北平的中央防疫處搬遷到長沙重組,湯飛凡加入。迫于日軍進逼,1938年10月,防疫處再次搬遷到昆明,湯飛凡及妻子亦在后撤隊伍中。當時昆明的條件極端艱難,細菌的培育研究工作幾乎要從頭做起,為此他四處奔忙,終于在西山腳下的滇池湖畔成立了“中央防疫處”。
剛開始沒有自來水,湯飛凡設法使一臺需要天天檢修的鍋爐繼續工作,解決了器皿的消毒以及蒸餾水的供應。他還建立了馬廄等動物實驗室,不久擁有了一個細菌培養、分裝、檢定系統。湯飛凡和同事在簡陋的條件下,終于制出了大批符合國際標準的疫苗與血清,不但滿足了大西南防疫需要,還為在滇緬作戰的盟軍提供牛痘苗,預防天花這一烈性傳染病。
抗日戰爭時期,許多將士因傷口發炎死去,為前方提供青霉素成為防疫處最迫切的任務。然而,青霉素的具體生產工藝在當時國際上屬于軍事機密,更重要的是,不同菌種青霉素的產量相差懸殊,高產株如稀世珍寶,外人根本無法拿到。加上中央防疫處簡陋的條件,生產青霉素無異于天方夜譚。但在湯飛凡心中,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和可能,也要盡全力為之。
在湯飛凡的感召下,防疫處上上下下掀起尋霉熱,全體職工及家屬從早到晚到處尋找綠毛,找到后拿去分離。終于有一天,同事盧錦漢發現皮鞋上有一團綠毛,湯飛凡拿到實驗室,從中分離出一株能產生青霉素的菌種。這是國內首次。這株從舊皮鞋上分離出來的菌種,開始用于國產青霉素的生產。
天花疫苗是盟軍的救星
1942年,在滇緬戰場作戰的盟軍發現天花病例,近在昆明的中央防疫處剛完成牛痘苗天壇株的重新篩選并研究出了新的生產方法。盟軍得知后,派專人考察,并且決定不僅牛痘苗采用中國株,而且其他疫苗和血清也不再越洋運來,回收庫存外貿童裝,都改由中央防疫處供應。
由于湯飛凡對疫苗的嚴格把關,昆明生產的牛痘疫苗在盟軍中獲得信任。1945年,在滇緬邊境戰場上,盟軍又發生了“不明熱”,嚴重威脅部隊戰斗力。美國只好求助位于昆明的中央防疫處。湯飛凡派助手魏曦赴現場,通過調查和實驗證實是恙蟲病。采用了針對恙蟲的防制措施后,“不明熱”得到控制,魏曦因而獲得美軍“戰時功績榮譽勛章”。
在艱苦的抗戰期間,湯飛凡憑借自己所學,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斑疹傷寒疫苗、牛痘疫苗,挽救了無數遭受病毒感染的戰士和平民,湯飛凡也成了快速研制疫苗的代名詞,被稱為“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還在艱苦的抗戰環境中研究沙眼病的病原體,并用自己的眼睛做實驗,論證了沙眼衣原體才是困擾人類數千年致盲癥的罪魁禍首。
(摘自《瀟湘晨報》錢燁/文)
��動����;�P���2015年至2017年全市機動車保險累計賠付15.96億元,其中商業車險賠付10.23億元,交強險賠付5.73億元。截至2018年10月底,機動車保險累計賠付6.03億元,其中商業車險賠付3.92億元,交強險賠付2.11億元。
農業保險方面:2015年至2017年,全市農業保險累計賠付9.68億元。截至2018年10月底,農業保險賠付2.41億元。農業保險的開展,有效保障了災害天氣下全市農業生產,2017年全市秋季農作物受災農業保險理賠1.4億元。2018年全市小麥受災,農業保險理賠1.28億元。
壽險方面:2015年至2017年全市壽險累計給賠付55.11億元,其中給付52.34億元,賠付2.77億元。2018年截至10月底,壽險給賠付13.71億元,其中給付11.92億元,賠付1.79億元。
回歸本源突出“風險保障”主業
長期以來,駐馬店保險業堅定不移地回歸保險本源,突出風險保障的主業,做精風險管理的專業,強化“保險業姓保”,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努力提升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做好脫貧攻堅、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風險工作,為駐馬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