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目:武漢,活潑著近百位“倒貨佬”
漢口三眼橋四面的“破布街”上,有幾十家專門盤庫存布料的檔口。蔡木子 攝
記者 蔡木子
昨日一早,小李急倉皇地來到江漢路步行街的一處客棧,這已是他一周內第三次來到這里。客棧內,堆放著近3萬件T恤、舉動衣等庫存打扮,這就是小李的“獵物”。
“有人叫我們‘庫存獵頭’,著實我們就是‘倒貨佬’”,小李說。在,世界則有五六千家庫存公司。在財富經濟千鈞一發的年初,這些庫存商們卻迎來了“春天”。業內人士預計,本年,庫存財富將到達40億元市場局限,庫存商毛利“底線”到達30%。
庫存翻番、價值減半:
“3萬件衣服,對方開價6萬元。前兩次來已經砍下5000,但我最多出價5萬,要再把他們‘冷’幾天”。對付“吃”下這批貨,小李信心滿滿。
小李在武漢著名的“破布街”盤庫存已有3年。他的信心,來自于本年庫存量的高企。
“本年我已經收了100多噸庫存布料、大幾萬件打扮”,他先容:“庫存一部分來歷于倒閉廠家,一部分來歷于貨物滯銷的廠家。本年,市場環境很差,這兩類廠都出格多。”
庫存多、市場差,使得本年的庫存價值也下跌了近50%。
“拿一般的布料來說,往年收購價值打4折,本年就要打2折”,小李說:“前幾天,黃石一家紡織企業倒閉了,十幾噸庫存布料甩賣。原價每噸2萬多的棉布,處理賞罰價不到8000元,企業一下子虧掉十幾萬。”
不止打扮,各類日用品本年都進入庫存“發作期”。
專收家具庫存的蔡晏青,已經收了十幾車、上萬件家具。他匯報記者:“出格是辦大眾具積存嚴重。小企業難辦,倒閉的多”;而在義烏“中國庫存網”上,有上萬種庫存商品。認真人余軍委先容:“打扮最多,其次是鞋襪、包包、飾品,下半年的庫存量比上半年明明增多。”
據相識,武漢的庫存大多流往義烏、廣東等集散地,少數直接流向仙桃、黃岡等周邊鄉鎮的“10元店”。余軍委說:“本年已接納武漢工場、經銷商的庫存200多批,以打扮為主。賣的人多,買的人少,本年的行情對庫存商,是有‘危’更有‘機’。”
“倒貨佬”的淘寶法例:
別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貨要靚、價要平,是“倒貨佬”們的第一法例。
不久前,小李“吃”了1萬多條女裝西褲。本錢30元的褲子,被他9元拿下,再以12元賣出。“做庫存就是這樣,廠家不賠本,你就賺不到錢”,小李說:“本年拿貨,尤其要狠心壓價。T恤價值一般節制在5元以下,牛仔褲20元以下,價值貴了的人人默契都不做,最后廠家照舊會貶價求生。”
第二條法例,也是最難學到的,看貨要“火眼金睛”。
客歲底,一家紡織廠倒閉,余下的1噸布料公然喊價2.8萬元,不少“倒貨佬”去看貨,卻沒有人敢脫手,最多只肯出1.6萬元。“對付存貨來說,這價值簡直相當貴”,小李回想:“但我仔細看了看,這堆布料里有蠶絲、韓國入口面料。我立馬喊了2萬元,轉手賣了6萬,一下子賺了4萬。”
為了維系干系、“吃”到好貨,有時辰,明知賠本的庫存也要接。
本年頭,漢正街一家布行賣給小李兩批貨,價值并不自制。“這種商家常常有尾貨,圖個往返,我也不好拒絕”,小李說:“果真,兩批貨虧了1萬元;但下半年,布行又主動補給我兩批貨,此刻反而賺了2萬元。”
要拿到知名品牌的尾貨,更要靠“干系”。客歲,買通干系的小李曾拿到森馬衣飾一批15元的牛仔褲,轉手賺了幾萬元;本年,知名童裝品牌“巴拉巴拉”幾千件棉襖,每件20元吐貨,小李卻沒競爭上,被他的老鄉拿走。
“做庫存這行,永遠別貪心、永遠別想一下子吃成個大胖子,是最重要的”,余軍委說。入行已經5年的他,看過太多“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故事。“我還沒見過幾萬萬的大老板,幾百萬的小老板許多”,他說:“許多人做大了,收購庫存飾品,就做死了。庫存的買家在那里?賣家在那里?你永遠都不能確定。就算你前9批貨都賺錢,第10批貨砸手里了,照舊得賠光。”
暴利期間遠去:
40億市場走向何方?
2008年,是這個行業的頂點。
“9點打開店門的時辰,客戶已經堆在門口了。我們讓賣庫存的排成一隊,買庫存的排成一隊,每一隊都要排二三十人”,余軍委回想著往日的風物,但這種日子似乎一去不返。
中國最早的一批庫存商,呈此刻20世紀末。2003年,余軍委開打扮廠的哥哥買賣失敗,無奈處處找道路處理賞罰庫存。不想,庫存買賣竟揭示出一派誘人風物,其隨即入行,不少早期的庫存販子都有同樣的經驗;同期,一批收破爛、二手貨的“破爛王”也開始向庫存交易轉型。兩股人群,組成最早的一批“倒貨佬”。
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開廣告公司的余軍委面臨失業,隨即插手庫存行業。“2008年底,我和哥哥一起參加組建義烏五愛庫存市場時,只有40家商戶”,余軍委說:“供大于求,我們有絕對的定價權。一批貨按‘堆’拿返來,只要600元;按‘個’賣出去,賣1.5萬元,利潤是25倍。”
現在,義烏五愛市場已經有1000多個商戶,從事庫存買賣的貿易公司約莫有五六千家。暴利的期間已一去不復返。
“此刻,每年庫存成交額已達40億閣下,每家庫存商的年均勻營業額在70萬閣下”,余軍委預計:“但這行的毛利率仍遠高于其他行業,沒有30%是沒有人愿意做的。”另外,庫存商也由本來的“雜貨商”,細分到服紡、鞋襪、童裝、文具、燈具等多個詳細行業;義烏、廣東等地的總庫存商,開始普及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成長“下線”;本來以發往中東、非洲為主的渠道,也拓展到新疆、甘肅、云南等省份及鄉鎮。
中國企業逐漸掙脫粗放式策劃、庫存商業模式越來越市場化,庫存行業也開始歸于理性。
“可以預見的是,將來庫存量會越來越少”,余軍委說:“可是,‘倒貨佬’不會消失,畢竟產銷之間總有進出。美國靠庫存做工場店、‘10元店’的企業,還能樂成上市,中國庫存商為什么不可呢?”
“庫存在本年,不止是全行業性問題,乃至是全社會問題”,武漢合榮衣飾有限公司的總司理陳飛直言:“企業成長模式到了一個轉折點,光靠投資拉動就能高速增長的期間,大概要已往了。”
據1269家上市公司2012年中報數據顯示,期末存貨金額合計是1.92萬億元,與本年頭的存貨金額1.79萬億對比,增長了7.5%。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此輪去庫存,現實上是要對中國已往10年不絕累積的供給手段的壓縮,包羅對內供給手段和對外供給手段。中國的外需和內需現實上都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要進一步上升,就必需調結構和實現財富進級。靠傳統刺激經濟的本領已不管用,庫存拉桿箱包,必需通過深條理的改良來辦理各個層面的抵牾,以時刻換空間,贏得改良紅利。
以庫存最嚴重的武漢打扮業為例,以前大大都實施“出貨制”,即大力大舉向經銷商“壓貨”,并答允其把部分貨品100%退回。這種靠局限、靠增量的成長模式,很難不造成庫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