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早,小李急倉皇地來到江漢路步行街的一處客棧,這已是他一周內第三次來到這里。客棧內,堆放著近3萬件T恤、舉動衣等庫存打扮,這就是小李的“獵物”。
“有人叫我們‘庫存獵頭’,著實我們就是‘倒貨佬’”,小李說。在,世界則有五六千家庫存公司。在財富經濟千鈞一發的年初,這些庫存商們卻迎來了“春天”。業內人士預計,本年,庫存財富將到達40億元市場局限,庫存商毛利“底線”到達30%。
庫存翻番 價值減半
“3萬件衣服,對方開價6萬元。前兩次來已經砍下5000,但我最多出價5萬,要再把他們‘冷’幾天”。對付“吃”下這批貨,小李信心滿滿。
小李在武漢著名的“破布街”盤庫存已有3年。他的信心,來自于本年庫存量的高企。
“本年我已經收了100多噸庫存布料、大幾萬件打扮”,他先容:“庫存一部分來歷于倒閉廠家,一部分來歷于貨物滯銷的廠家。本年,市場環境很差,這兩類廠都出格多。”
庫存多、市場差,使得本年的庫存價值也下跌了近50%。
“拿一般的布料來說,往年收購價值打4折,本年就要打2折”,小李說:“前幾天,黃石一家紡織企業倒閉了,十幾噸庫存布料甩賣。原價每噸2萬多的棉布,處理賞罰價不到8000元,企業一下子虧掉十幾萬。”
不止打扮,各類日用品本年都進入庫存“發作期”。
專收家具庫存的蔡晏青,已經收了十幾車、上萬件家具。他匯報記者:“出格是辦大眾具積存嚴重。小企業難辦,倒閉的多”;而在義烏“中國庫存網”上,有上萬種庫存商品。認真人余軍委先容:“打扮最多,其次是鞋襪、包包、飾品,下半年的庫存量比上半年明明增多。”
據相識,武漢的庫存大多流往義烏、廣東等集散地,少數直接流向仙桃、黃岡等周邊鄉鎮的“10元店”。余軍委說:“本年已接納武漢工場、經銷商的庫存200多批,以打扮為主。賣的人多,買的人少,本年的行情對庫存商,是有‘危’更有‘機’。”
“倒貨佬”的淘寶法例:別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貨要靚、價要平,是“倒貨佬”們的第一法例。
不久前,小李“吃”了1萬多條女裝西褲。本錢30元的褲子,被他9元拿下,再以12元賣出。“做庫存就是這樣,廠家不賠本,你就賺不到錢”,小李說:“本年拿貨,尤其要狠心壓價。T恤價值一般節制在5元以下,牛仔褲20元以下,價值貴了的人人默契都不做,最后廠家照舊會貶價求生。”
第二條法例,也是最難學到的,看貨要“火眼金睛”。
客歲底,一家紡織廠倒閉,余下的1噸布料公然喊價2.8萬元,不少“倒貨佬”去看貨,卻沒有人敢脫手,最多只肯出1.6萬元。“對付存貨來說,這價值簡直相當貴”,小李回想:“但我仔細看了看,這堆布料里有蠶絲、韓國入口面料。我立馬喊了2萬元,轉手賣了6萬,一下子賺了4萬。”
為了維系干系、“吃”到好貨,有時辰,明知賠本的庫存也要接。
本年頭,漢正街一家布行賣給小李兩批貨,價值并不自制。“這種商家常常有尾貨,圖個往返,我也不好拒絕”,小李說:“果真,兩批貨虧了1萬元;但下半年,布行又主動補給我兩批貨,此刻反而賺了2萬元。”
要拿到知名品牌的尾貨,更要靠“干系”。客歲,買通干系的小李曾拿到森馬衣飾一批15元的牛仔褲,轉手賺了幾萬元;本年,知名童裝品牌“巴拉巴拉”幾千件棉襖,每件20元吐貨,小李卻沒競爭上,被他的老鄉拿走。
“做庫存這行,永遠別貪心、永遠別想一下子吃成個大胖子,是最重要的”,余軍委說。入行已經5年的他,看過太多“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故事。“我還沒見過幾萬萬的大老板,幾百萬的小老板許多”,他說:“許多人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