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都市】桐鄉“市重點工程”淪為“鬼城”
在一本陳舊得泛黃的招商手冊上,記者看到了浙江嘉興桐鄉鞋業皮革城打算建成后的邊幅:阛阓一樓的中庭直立著三棵巨型椰子樹,透過玻璃穹頂可以看到藍天白云——在浙北這座縣級市,這樣的機關算得上時髦。
然而,盡量對接著烏鎮每年紀百萬的旅客資源,開業時被很多人視為“當局一號工程”,這座曾打算與被視為中國皮革業龍頭市場的海寧皮革城平起平坐的商貿綜合體卻沒能譜寫光輝篇章。
拜訪的人城市對它零落的現狀唏噓不已:玻璃櫥窗多處殘缺,往里探視,不完整的塑料模特橫七豎八,包裝用的紙盒、掛衣架等舊物一片散亂,連外立面的墻灰都已經被剝蝕,早已沒有了生機。只有雨聲重復砸落在舊日全心打造的蓮花雕塑上,顯得既鏗鏘又肅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桐鄉市當局2005年一份“專題集會會議紀要”上看到,桐鄉首座皮革城當時被建立為“桐鄉市重點專業市場”,當地媒體也曾對它叫板海寧的商業遠景大著筆墨。但記者觀測發明,這些愿望都在其后頻頻建樹導致的惡性競爭中落空。
據悉,執掌這座廢墟的幕后老板現在也正試圖重整旗鼓,想將皮革城的“舊瓶”裝上尾貨市場、毛紡城這樣的“新酒”,而至于能否涅槃更生,眼光又從頭聚焦在當地當局的作為上。
600多個業主被“套牢”
“2005年投了20多萬買的商店,便是買了一只垃圾股,還不能割肉!痹谕┼l鞋業皮革城原先人氣最旺的一樓,記者見到了獨自驅車前來的業主孫錚,他在世界多地投資商店,此處被他視作獨一的敗筆。
“2004年我在上海柳州路買過商店,其后被收購,賺了100多萬元;在花橋買的是沿街商店,每年租金收入也高出2萬元,只有這里不光利潤吊水漂,什么時辰出手也是遙遙無期。”孫錚說罷,碾了碾撒在地上的煙灰,旁邊則是會萃如山的裝潢垃圾。
據記者相識,2006年開業時,桐鄉鞋業皮革城也曾風物一時!扒捌谫I賣好的時辰,一個商戶每月可以賺十多萬元,我很多伴侶組團過來,現金用完還要乞貸采購,最景氣的頭幾年,停車場基礎不足用,私家車和旅游大巴都要停到皮革城撲面的安定上!睂O錚對記者回想。
另一位內地業主匯報記者,收購庫存內褲,由于銷售火爆,搶購乃至需要托干系“開后門”!耙驗轫椖块_發商和我的單位有事變往來,我是靠著內部渠道才搶到了一套底樓的商店,當時當局很是重視這個項目,銀行貸款配合也很給力,一般情形下購買商店只能貸款五成,皮革城項目答允貸款六成!
誰也沒預推測,彼時的熱火朝天只是好景不常。6月10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在皮革城已經人去樓空,只有接近正門的位置徒留了兩位商店租客,由于訪客寥寥,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股票行情。
“我們是專門做皮帶批發的,險些不做零售,以是圖租金自制,把這里的商店當作客戶提貨的客棧用!弊饪托煊衿紝τ浾咛寡裕M量每月租金總額只需要2000元,今朝策劃狀況壹貝僨始末維持,淡季乃至入不夠出,“此刻屋子還會漏水,我們不得不本身掏錢把水管引到廁所,物業根基疏棄了。”
據孫錚先容,今朝業委會成員約莫有600多人,“有的投資者是舉家購買,一家人買了5套,也有不少是暮年人,原先規劃做養老用。”在他看來,桐鄉鞋業皮革城淪為“鬼城”的分界點是鞋業皮革城幕后老板的“換手”。
記者獲悉,桐鄉鞋業皮革城的“老東家”是浙江聚寶置業有限公司,其于2007年被上海仲盛團體整體收購。孫錚匯報記者,仲盛接辦后,曾一度規劃將其轉型為“韓國衣飾城”,“當時還專門新建了兩部參觀電梯,想將皮革城樓上幾層打造成韓國衣飾市場,原先的很多商戶都因此被清空,但最終韓國項目會談失敗,整座城閑置至今!
當時被建立為“桐鄉市重點專業市場”的皮革城現在已是一片蕭條的情況。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勞佳迪 攝
皮革城已經人去樓空,只有接近正門的位置尚有兩位商店租客。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勞佳迪 攝
白熱化的同城競爭
究竟上,韓國項目的功敗垂成很大概只是導火索。從地理位置看,桐鄉鞋業皮革城可謂得天獨厚,不只緊鄰浙北區域最大的客運站桐鄉客運中心,間隔國度4A級景區烏鎮僅15分鐘車程,而且和著名的海寧皮革城毗鄰——也正是這種溢出效應,曾令市場對它的商業遠景充滿等候。
但骨感的實際卻給了桐鄉當頭棒喝,它不但沒能分羹海寧的皮革“蛋糕”,還因為慘烈的同城競爭而元氣盡失!吨袊洕芸酚浾邔嵉乜疾榘l明,站在桐鄉鞋業皮革城廣場上環顧,四面不只建有浙北皮革廣場,尚有一座打著“皮革航母”旗子的世貿中心。
按照公然資料,桐鄉世貿中心在2009年被建立為浙江重大商貿項目,桐鄉市當局2008—2009年度重點工程,占地206畝,主營業態包羅了箱包鞋類、佳構皮衣、裘皮打扮、佳構毛衫等幾大板塊,和桐鄉鞋業皮革城的配置大同小異,但體量明明要大出很多。
而浙北皮革廣場的機關也和桐鄉鞋業皮革城千篇一律。“這兩座皮革城都是2009年新建的,當初在建桐鄉鞋業皮革城時,當局和開發商都口頭理睬過將是獨一的一座,其后卻以各類款式陸連續續興建。”在記者采訪歷程中,不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北皮革廣場和世貿中心都以旅游商品和小商品名義報批,最后卻形成了扎堆皮革市場貼身肉搏的排場。
記者還留意到,雖然不像桐鄉鞋業皮革城那樣關門歇業,其它兩家皮革城的銷售情形同樣不盡如人意。在浙北皮革廣場內,阛阓一樓入口處雖然設有一座咨詢臺,但卻無人值守。而毗連差別樓層的雙向并排自動扶梯上也空空蕩蕩。
從阛阓一樓逛到三樓,記者發明每家店肆內都空空如也,乃至一樓收銀臺也不見有店員扼守。除了淡季銷售本就較量平淡的皮草、皮衣,箱包和鞋子也乏人問津。在一家箱包店內,一位女店員百無聊賴地趴在柜臺上把玩手機,記者顛末期也沒有昂首迎客。
對比之下,世貿中心略有人氣,偶爾可以見到零星的購物者前來,但對付整個體量而言還是杯水車薪,很多商戶還貼上了店肆轉讓的紙條。